对德合作,太仓收获“满园春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4-10-12

  在中国的县级市当中,太仓有一张极为特殊的名片,那就是“中国德企之乡”。从1993年对德合作起步至今,太仓已经聚集超500家德资企业,“太仓制造+德国品质”成为太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明显标识,一幕幕“根在德国,花开彼岸”的跨国情缘在中国江南水乡上演续集。

  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落户太仓已经21年,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这里是海瑞恩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工厂,也是亚洲第一个产品生产基地。随着中国市场以及太仓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经历了多轮增资扩产,产品从传统的燃油汽车部件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机轴升级。”海瑞恩培训中心培训经理邵长孝介绍,这样的“同频共振”是全方位的。20多年来,海瑞恩深度参与了太仓双元制教育的发展,联合省太中专创立了“海瑞恩双元制”培训班。“培养模式从最开始服务太仓本土工厂,到现在具备国际视野,联合德国总部,让我们的双元制毕业生走进德国、走进海瑞恩海外工厂。”邵长孝说。

  走出去,不仅是德企的选择,也是太仓企业的选择。就在前不久,第十六届德国“太仓日”在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举办。江南丝竹在莫扎特音乐厅奏响,悠扬的曲调中,本届“太仓日”特设环节——中德企业对接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太仓本土民营企业与德国企业开启双向奔赴的合作之旅。

  德国联邦外贸协会主席迈克尔·舒曼提到他曾多次到访太仓,亲身体会了太仓德企集群蓬勃发展的活力。“太仓是中国和德国之间友谊交流和互利合作的样本,中国有许多创新是我们需要的,而太仓就是我们密切交流的桥梁。”

  与产业的快速转型发展相反,德国人钟情太仓,也得益于舒缓的生活节奏。随着罗腾堡风情街的打造,太仓有了“品德国美食、买德国商品、享德式生活”的标志性建筑。从德国酒店、德国面包房、德国餐厅,到拜仁慕尼黑太仓足球学校、中德友好幼儿园,再到连年举办的啤酒节、马拉松、乒乓球赛、足球赛、中德艺术家沙龙等活动,太仓的德国元素越来越丰富,同时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在太仓安居。从产业向科教文化、科技创新、低碳环保等全领域进发,再加上包括德国中心、中德产业园、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科创载体等要素组成的对德合作生态,“德企之乡即故乡”的城市印象内涵不断丰富、含金量持续上升。

  记者手记

  1993年至今,太仓对德合作迎来了新时代,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支撑、以文体交流为媒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对德合作的典范。莱茵河与娄江河在全球化浪潮中交汇,河水悠悠,诉说着欧洲制造强国和中国江南水乡的交融共赢,也见证了开放中国拥抱世界的胸襟和气度。(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