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用好知识产权“金钥匙”,开启创新资源“百宝箱”

来源:吕桢亚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7-14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亮出耀眼成绩单: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3987.1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速达5.7%。这一数字不仅是十四五”规划完美收官的生动注脚,更标志着中国正以知识产权为金钥匙”,打开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新大门。

从“跟跑”到“领跑”:知识产权筑牢创新根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知识产权则是创新成果的“孵化器”。202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7.8万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这些数字背后,是华为以660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榜首的硬核实力,是比亚迪凭借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和腾势D9外观设计双双斩获中国专利金奖的技术突破。这种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125个知识产权保护和快速维权中心,提供“一站式”快速维权服务,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在江苏,全省建成9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6个快速维权中心,覆盖新材料、高端装备等20个重点产业。在浙江杭州,“AI数字人”专利侵权案在技术调查官的辅助下精准查明事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专业性。这些生动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只有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创新的“安全网”,才能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真正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

从“输血”到“造血”:政策赋能激活创新动能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政策的阳光雨露滋养。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经费突破3.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68%,创历史新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设计正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不仅让技术供需双方高效对接,更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利“存量”变为创新“增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61.3万次,同比增长29.9%,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连续5年稳步提升。这种“造血式”政策支持,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疆无人机凭借12213件专利形成技术优势,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科大讯飞通过语音识别专利布局,将中文语音技术做到全球领先,产品覆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从“本土”到“全球”:开放合作共享创新硕果

在全球化时代,创新没有国界。我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2024年,我国通过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4868项,同比增长29.5%,跃居全球第一;高价值发明专利中13万件同时在海外获得授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一倍。更令人瞩目的是,“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中国与60余个共建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实施110余份合作文件,企业在沿线国家累计专利申请量达7万件,绿色低碳领域专利申请年均增速超26%。这种开放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从亚非拉到欧美澳,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制定,中国正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与世界各国共绘创新发展的“同心圆”。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重要时刻,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当知识产权成为全球创新要素流动的“通用语言”,中国定能以五千年的智慧积淀,在全球创新版图上镌刻更璀璨的印记,让“中国创造”真正成为引领世界的“新质生产力”。(吕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