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现代服务业缘何要“沿江”而上?
港区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项目(效果图)
京东物流园区
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效果图)
繁忙的太仓港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太仓依江伴海,坐拥长江外贸第一大港,临港经济特色鲜明。打造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是太仓抓好港口这个“一号工程”,做深“四篇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从着眼长远谋篇布局,到逐渐完善政策配套;从主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到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引建,市委、市政府推动沿江现代服务业突破局限、向上跨越的决心与力度,可感可知。
通盘谋划 精准落子
“沿江现代服务业”并非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词汇,它有着特定的内涵。
“对太仓而言,沿江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沿江近海区位优势,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物流贸易、港航服务、互联网电商平台以及长江文化旅游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沿江现代服务业,太仓具备显著优势。
一方面,太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建设,“3+3”产业蓬勃发展,“四篇文章”根基深厚,娄江新城全面起势。这些都为沿江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创造了极大便利。
另一方面,近几年太仓涉及沿江现代服务业的顶层设计愈发完善。出台《太仓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聚焦重点方向,实施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行动计划、新兴服务业发展2025行动计划、物贸产业发展2025行动计划等。加大扶持力度,相继出台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物贸产业专项政策等,并将进一步优化完善。
但也应看到,太仓沿江现代服务业存在业态较为单一、高端供给有限等短板。
立足于此,2023年底,市委、市政府对太仓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举措进行专题研究,从“港城即全域、城市即港城”的角度,通盘考量、精心谋划,确立了打造“两极一带、市域联动”的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两极”即港区、高新区娄江新城,“一带”即沿江板块)。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声而动,引项目、促招商、优服务,凝聚起推动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五一”前夕,太仓考察团专程前往浙江省宁波市,考察浙江省海港集团总部,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强港在提升港口综合能级、发展港口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以彼之长补己之短。
可以说,在持续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好沿江制造业的基础上,举一城之力做大做强沿江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太仓全市上下的共识。
项目支撑 动能强劲
无论发展何种产业,都需要项目作支撑。
4月下旬,高新区举行沿江现代服务业专场签约活动,长江航道港航服务项目、华润太仓万象汇项目、省港口集团航运公司项目、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项目等13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全部投用后预计年新增营收47亿元。
以长江航道港航服务项目为例,根据合作协议,长江上海航道处将在太仓打造“一基地三中心”,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总部、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太仓公司、海通恒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也将落户太仓,并围绕航道管理维护、港航技术咨询、港区勘察设计、航道整治提升等方面,深度服务太仓港建设和进出口业务拓展。
作为太仓发展沿江现代服务业的两块主阵地之一,去年以来,高新区聚焦娄江新城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高端要素集聚优势,着力引进一批现代物贸和港航服务业总部型、税源型、平台型优质项目,招引高品质住宅、商业综合体、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服务项目,推进太仓大道两侧总部楼宇经济开发,全力构建沿江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
据市发改委统计,2021年至今,太仓累计有斯凯奇物流中心二期、世纪互联大数据产业园算力中心扩建等11个项目(含结转项目)入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清单,56个项目(含结转项目)入选苏州市服务业重点项目清单;临沪国际商业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耐克中国零碳智慧物流园、霍夫曼太仓物流中心相继竣工投用,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七十二家理想村人气火爆……这些都为太仓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与大力招引项目,推进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同步的是,太仓正在分类引导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完善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太仓物流园等载体功能,加快建设太仓港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提升载体能级,打造特色楼宇,着力提升各类平台载体对沿江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示范效应。同时,在政策、人才、土地、配套功能等方面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努力为纷至沓来的沿江现代服务业项目在太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物贸集聚 特色渐显
现代物贸,既是太仓的千亿级规模主导产业之一,也是现阶段太仓沿江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结合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太仓全力打造现代物贸产业创新集群,着力让物流通道“变身”经济廊道、“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江海之畔,常年位居“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0强”榜首的太仓物流园一片繁忙,7.9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货物堆叠、车来船往,多式联运区、保税物流区、综合服务区、跨境电商物流区、供应链物流区“各司其职”。
“太仓物流园所在的港区位于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处于融入上海最前沿和长三角经济的中心位置。投运十几年来,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悉心打造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物流物贸项目在此扎根。”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在4月中旬举办的苏州跨境电商发展大会暨全市跨境电商工作推进会上,京东国际签约落户港区,将在太仓港综保区投资设立跨境贸易平台。无疑,这支跨境电商行业的劲旅将助推太仓物贸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港区为主阵地,太仓抢抓智慧物流等一批新兴物流业态在全国加速布局的机遇,引进了一批知名物贸企业。宝洁、斯凯奇、之宝、似鸟、荣庆等物贸企业总部纷纷落户,米其林、欧莱雅、李锦记、优衣库、迪森特等知名品牌也在此设立区域总仓和分拨中心。目前,港区已建有160万平方米的物流园仓储设施、30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以及20万平方米的科研和5A级写字楼,坐拥集装箱、汽车滚装、散杂货、件杂货、液体化工等多种专业码头。
2023年,全市规上物贸企业实现营收1571.87亿元,同比增长13.2%,“建总仓、到太仓”的产业名片不断被擦亮。
下一步,围绕港区、高新区“两极”布局,太仓将聚焦培育发展港航服务业、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发展壮大跨境电商等重点,着力为现代服务业浸染“沿江特色”。
“两业融合” 总部崛起
太仓以制造业立市,生产性服务业理应是太仓沿江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是电子通信领域的佼佼者。走进同维电子生产车间,可以看到,整条生产线仅有几名工人在操作,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脑系统前管理数据,而非站在机器旁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机械式加工。
“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计划、供应、生产、搬运、仓储一体联动的敏捷制造,进而推进实现公司的‘大制造’业务能力建设。”同维电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获评2023年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第三批省两业融合试点。
无独有偶,同维电子的智能化生产场景正在全市各企业上演。近年来,通过深化“两业融合”,太仓充分发挥德企“德国智造”挖掘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服务化需求,深化“制造业+跨境电商+物流”“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模式,加快行业绿色转型,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延链强链补链,提升沿江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总部经济也在太仓集聚成势。通过敏锐把握企业发展内在需求,充分发挥总部企业集聚功能,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等,太仓正逐渐成为吸引国内外总部经济的“强磁场”、培养本土总部经济的“高产田”。目前,已累计引进培育太仓市级总部企业40余家、苏州市级总部企业11家。
总部经济具有要素集成、空间集约、价值集聚的强大优势,总部企业对上下游乃至整个产业资源配置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太仓将坚持外引内育并举,进一步做大总部经济,为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势赋能。记者 王俊 王倩/文 计海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