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吃货”嚼出“舌尖经济”好味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吃货季”食品提质扩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通过数字化赋能、产业链整合与消费场景创新,全方位激发国内食品消费潜力。当“舌尖经济”的烟火气升腾为产业变革的燎原之火,一场关于食品产业价值重塑的“三味真火”正悄然点燃。
寻香觅味,“吃货”大饱口福。中国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食”作为“食住行游购娱”消费需求的“头等大事”,越来越成为激发消费潜能的“流量密码”。当“平江辣条”创下10亿销售额、“云南小粒咖啡”跻身国家培育名单,地方特色食品的破圈印证了“老味道+新工艺”结合的品牌孵化力。在江苏,苏州稻香村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推出低糖荞麦苏式月饼等健康新品,并与《黑神话:悟空》《王者荣耀》等100多个IP联名,打造“国潮+健康”产品矩阵。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盐水鸭加工智能生产线,将“六朝风味”推向全世界。
数智赋能,掀起“食品革命”。当“爆品反向定制”遇上“虚拟试吃”,食品工业正经历一场数字革命。“吃货季”的核心引擎在于推动食品产业与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发挥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分析能力,支持企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智慧供应链。目前,食品加工行业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过程、所有环节都已经开始和互联网融和,食品加工行业的智慧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日益成为食品行业中的发展热点,食品加工行业的数字化时代已然来临。
地域美食, 激活“舌尖经济”。在这个“吃货”盛行的时代,地域美食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在无形中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新活力。从扬州蟹黄汤包到苏州松花团子,从盐城的麻虾狮子头到无锡的油焖春笋,从镇江的秧草河豚到太湖之滨的刀鱼馄饨……这些美食吸引食客感受江苏韵味。另外,江苏“美食+”的场景创新,打破了传统餐饮消费的边界,成为激活“舌尖经济”的亮点之一。比如,在扬州,维扬乳业、三和四美等10多家企业,以“前店后厂”的模式构建“可亲近、可体验、可共享、可消费”为一体的新业态......美食消费已转化为“四季常青”的产业动能,带动更多的相关行业发展。
“吃货”二字已超越口腹之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产业与消费的文化符号。相信在政策、技术与文化等的催化下,“吃”这件小事,终将嚼出经济韧性的大味道。(吕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