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青年“返乡”创造条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返乡人员是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不少返乡青年顺应趋势,由外出务工转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据统计,2020年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010万人。
然而,由于城市有较多的资源,多数青年依然选择在城市就业创业,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仍需要更多鼓励举措。
一是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青年“返乡”创造便捷生活条件。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乡村青年,关注就业、教育和医疗等,会较多考虑农村生活条件能否满足其在城市中已形成的生活模式。随着乡村在水利、电力、道路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留得住人”的乡村生活应有所深化和拓展。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青年返乡后,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卫生保健、公共服务等领域获得相应的保障,有利于稳定青年扎根乡村创新创业。
二是以统筹产业布局为青年“返乡”打造产业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也是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整体布局明确,区域特色突出,产业定位合理,青年返乡创新创业才可能做到目标清晰、判断准确。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各地应为本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以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组织制度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产品产业优势,在农产品加工业、工艺品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方面寻求发展机遇。
三是以社会治理改善为青年“返乡”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运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民主、社会组织参与、乡贤参事、村规民约、文化道德滋养等改善乡村社会生态,运用法治来保障社会秩序,利用互联网加强智慧党建、智慧法庭、网上调解、网络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使各地乡村成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社区。
四是以乡村文化建设为青年“返乡”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乡村文化建设,意味着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吸收和接纳,并以现代化的形式呈现和表达传统,特别是涉及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化等领域,听取青年意见、吸收青年参与,为青年感受乡风、建设乡风、传承乡风创造条件,让青年通过文化建设的感知和参与,浸润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解自然与社会,指导自身行为,并通过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民居、乡村生态等领域建设的价值提升,形成良好人文环境,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浦天龙)
新闻中心
更多- 汪香元专题调研美妆港湾建设工作 打造全省美妆产业新高地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太仓在全省创新实践 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生效
-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