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朝阳产业”红火,稳稳托举“夕阳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8亿、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9.8%。《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可见,银发经济已从“响应需求”转变至“创造价值”。
银发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活力”。今年1月份《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的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银发旅游的热潮。3月9日,山东首趟“齐鲁之星”银发旅游专列率先鸣笛;3月14日,云南开行今年首趟“银发专列”;3月15日,京津冀携手粤港澳首发“京铁乐游”银发旅游列车,同日,黑龙江开行今年首趟港澳“银发”旅游专列也踏上征程……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铁集团组织开行的旅游列车共运送游客超100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全国各地银发旅游列车的密集开行,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休闲选择和老有所乐的新渠道,也带动了地方区域消费,有效促进住宿、餐饮、农副产品、特色文创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银发经济为医疗产业焕发“新生机”。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老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正经历着“变革”,从能够时刻贴身精准监测老人心率、血压等关键健康指标,能记录日常运动步数与睡眠状态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到可辅助行动不便老人实现自主站立、行走,极大拓展活动范围的外骨骼机器人;从能给予老人贴心陪伴,陪聊解闷、提醒用药的陪护型养老机器人,到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整合健康信息,为老人量身打造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各类前沿科技成果纷纷在养老领域落地生根,不仅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银发群体基本生活需求,也推动养老医疗产业转型升级。在未来,借助DeepSeek等技术,每个人都或许能拥有专属的医学顾问或慢病专家,甚至是养老陪伴助手,能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银发经济为创新创业带来“新热潮”。越来越多的“青丝”带着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进入这一领域,他们除了康养照护,还不断开拓教育、健身、心理咨询、代写回忆录等新赛道,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多情绪价值。年轻人敢想敢做,在适老产品设计、新型养老院打造、助老机器人研发等方面勇于探索、干事创业、锐意进取……不仅推动了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知不觉中也站在各个领域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养老产业不仅是“夕阳红”,更是充满机遇的“朝阳产业”。随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银发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热潮”,年轻人也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思路一变天地宽,“青丝”与“银发”共舞,怎么不算是“双赢”呢?这种双向奔赴,碰撞出的不仅是银发经济新局面,更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实践。(李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