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福田口岸来读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张均斌)如果没有疫情,周末会有不少香港市民从落马洲过关,在福田口岸乘坐深圳地铁4号线来深圳书城中心城(以下简称“中心书城”)读书。他们和当地市民一样,享受着难得的假日亲子时光。
4月15日,深圳书城中心城,读者在书架旁的休息区阅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太方便了!完全不像是在两个城市。”来画公司法务专员陈冠美,在香港出生,祖籍广东湛江,到北京上了大学后,却选择留在深圳工作。她认为,香港和内地同根同源,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大城市。
尹昌龙是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但他更愿意别人介绍他是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在中心书城,尹昌龙用8张图片,讲述了深圳各个时期全民阅读有温度的故事。
4月15日,深圳书城中心城,读者选购图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读书,早已渗透进每个深圳人的血液里。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全民阅读的城市,深圳自2000年起创设“读书月”。2020年11月,深圳读书月如期举行。迄今,中心书城已经15岁了,是中国首家体验式书城。
自从开业以来,中心书城运用“跨界”理念,以阅读生活为核心,将书业、文化、商业、设计、创意、展览等元素在书城空间进行融合,从单一的售书场所转变成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生活的“城市文化客厅”。年接待读者近千万人次、港澳读者百万人次、中外参观考察团100余批次。
4月15日,深圳书城中心城,不定期举办的创意市集上,70多岁的湖北人熊大爷摆摊销售单手皮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41岁的深圳特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慢下来的读书习惯。在中心书城里,“24小时书吧”守候着这座城市里无数不眠的人。在这里,“最长书桌”旁的创业者、白领,甚至外卖小哥、收废品的阿姨,都可以捧起自己喜欢的书籍。工作人员称,“无论何时何人,我们都敞开大门欢迎”。
2020年9月,“24小时书吧”改造升级。在空间设计上,新增了“旋转书架”“静思区”“阅读客厅”“档案卡座”“户外花园”等场景,构建了阅读生活的多元性。除此之外,读者还能参加文化沙龙和社交活动。
4月15日,深圳书城中心城,书店之间设置了供读者休闲、交流的阶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8.86本,阅读电子图书12.13本,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十大观念”中有两个观念与阅读有关,“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由市民投票高票当选。
读书,已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
视频地址: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4/17/content_18JKQ8FY.html?gid=Z7rojG1y
新闻中心
更多- 太仓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
- 港区重点布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千亿制造”锻造发展新动能
- 智能物流装备“搬运”天下货
-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