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紫金e评:从6.8%看经济韧性与底气
今年1—10月,江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这份在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下交出的亮眼答卷,是工业生产韧性的直观彰显,更是经济大省扛起使命、勇毅前行的生动注脚。从苏南的智能制造到苏中苏北的产业升级,江苏工业以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为全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注入强劲动能。
工业经济的稳健增长,是产业生态系统韧性与活力的集中爆发。当前,江苏工业已经构建起全域联动、产业协同、生态共荣的发展格局。苏南地区依托技术密集型产业领跑创新,苏中地区聚焦特色产业做强集群,苏北地区借力产业转移补齐短板,三大区域各展所长、互补共进,形成了全域覆盖、多点支撑的增长矩阵,有效抵御了单一产业波动、区域发展失衡带来的风险挑战。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大力发展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也不能因此忽视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通过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实现整体升级和协同发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机,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与产业配套;新兴产业以技术突破引领转型方向,为传统产业打开升级空间。“新旧共生、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让江苏工业既有“压舱石”的稳固,又有“加速器”的动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
6.8%的增长含金量,核心在于发展动能的深刻变革与高质量导向的坚定践行。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没有满足于规模扩张的“旧路径”,而是主动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的“新赛道”转型,让增长更有质感、更可持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再是抽象的发展理念,而是贯穿工业生产全链条的具体实践,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力量。
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关到车间里的智能改造,从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到后端的品牌塑造,创新基因已深度融入“江苏制造”的血脉。数字化转型打破了生产要素的时空限制,让效率提升成为产业升级的直观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既回应了时代命题,也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这种以创新为内核、以转型为路径的发展模式,让江苏工业摆脱了对传统要素投入的依赖,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江苏工业的稳健增长,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彰显着经济大省的责任与担当。这份担当更体现在“稳当前”与“谋长远”的战略平衡中。我们以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稳住市场主体、保障生产运行,确保工业经济不失速、不掉链;也着眼于未来产业布局,主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前沿技术与新兴产业,为长远发展积蓄势能。既顾当下、又谋长远的发展智慧,让江苏工业在短期波动中保持稳定,在长期竞争中抢占先机,持续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潮涌江海阔,风劲好扬帆。6.8%的增长数据,是过往努力的坚实沉淀,更是未来前行的崭新起点。面向未来,我们以产业协同筑牢根基、以创新驱动激活动能、以大省担当服务全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以更强的韧性、更足的活力、更高的质量,书写新时代工业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江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