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个口袋公园让“出门见绿”成日常 绿意悦城 绘就民生底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11-27

“绿意悦城”园林绿化品质提升项目是我市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我市通过新建和改建11个口袋公园,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提升园林绿化的功能实用性,进一步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目前,这些项目中已有10个建成投用,1个正在收尾。市民的家门口,又增添了一批精致美观、宜游宜憩的生态小公园。

  项目提速

  10个口袋公园完工投用,1个收尾冲刺

  明珠花园是浮桥镇的一个居民小区,分为东、西两区,共有居民楼百余幢。目前,位于东西两区之间沈家浜路上的明珠花园口袋公园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新建的淡绿色主游道蜿蜒穿行于公园之中。游道南半段两侧新铺设的草坪上,几名工人正用石碾进行压实作业;北半段两侧的土壤已经翻松,工人一边用三轮车运送草皮,一边加紧铺设,草皮覆盖范围不断延伸。游道东侧是一片树林,部分为新栽植苗木,工人正为树木搭建支撑架并浇水养护。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该口袋公园是在原有路边树林基础上提档改建而成。施工中新增了游道,并在两侧铺设草皮,对原有树木也作了疏密调整——过密处适当抽稀,稀疏处补种新树。“以前这里是普通树林,居民不便进入,今后大家可以进来游玩休憩。”施工人员说。

  明珠花园口袋公园位于沈家浜路与七丫路交叉路口的东北侧。隔七丫路相望,就是今年新建成的望江花园口袋公园。望江花园口袋公园紧邻拥有80多幢居民楼的望江花园小区,园内同样设有淡绿色主游道,沿途分布池塘、草坪和草花地被等。两园各具特色:明珠花园口袋公园树木更为茂密,环境更为幽静;望江花园口袋公园的景观元素更丰富,视野更开阔。

  居民许女士和邻居带着孩子在望江花园口袋公园游玩,她表示:“改造后新增了游道和坐凳,孩子喜欢在这儿骑车,大人也能散步休息,非常不错。每天来这儿的居民很多,等对面的公园改造完工,大家又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绿意悦城”园林绿化品质提升项目原计划建设不少于9个口袋公园,实际共推进建设11个。目前10个已完工投用,仅明珠花园口袋公园处于收尾阶段。

  园景焕新

  家门口的“生态客厅”圈粉市民

  植物园位于新桃园市民广场东北角,周边环绕桃园三村、桃园新村、桃园二村、桃园四村、洋沙雅苑、新世纪花园、北郊园等多个住宅区。作为城区一处老旧街头公园,植物园改造提升项目被纳入今年“绿意悦城”项目,于10月底完成改造并重新开放。

  上周日下午,记者在园内看到游人如织,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大多是附近居民。园内保留了不少香樟、雪松、女贞等大树,改造中在树下增设了坐凳,如今这些坐凳上坐满了聊天或带孩子的市民。孩子们在草坪上欢快地奔跑,家长在一旁提醒“慢点”“当心”;游廊下摆满小桌,居民或打扑克或观战;与游廊相连的桃园社区象棋室内,四对棋友正激烈对弈;林间、溪边,随处可见居民打牌、下棋或闲聊的身影。

  城厢镇工作人员介绍,植物园占地近17亩。此次改造提升了绿化品质,增设了坐凳,铺设了活动场地,清理了池塘,整修了游廊,既美化了环境、治理了水体,也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的休憩游玩空间。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新建改建的11个口袋公园大多位于居民区附近,改造中注重增设亭廊、坐凳等便民设施,突出便民利民,让居民“出门即入园”,共享绿色生态,因此受到市民欢迎和好评。

  绿脉延伸

  口袋公园成城市绿化“新名片”

  “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是我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建设,而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几年的绿化项目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变化。

  前些年,我市绿化重点集中于大型公园,如滨河公园、金仓湖公园、天镜湖公园、城北河湿地公园和市民公园等。这些公园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景观优美,建成后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年来,则转为每年建设或改造若干个口袋公园,分布在全城各个方位。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解释,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饱和,口袋公园以及更小尺度的街头绿地微更新,已成为当前绿化工作的重点。为此,市住建局对建成区内的零散闲置空间和边角地块进行全面摸排,先后出台《太仓市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太仓市街头绿化微更新专项规划》等文件,统筹协调景观建设与生态修复、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系,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更好地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新需求、新期待。

  业内人士认为,口袋公园有诸多优点,如更能体现民生项目的普惠性,因为每年可建设一批,分布更广,惠及更多市民;能更充分释放活力空间,不少口袋公园设置儿童活动区及老人健身、休闲设施,丰富了游乐、健身与社交功能,有的还将生活休闲、绿道漫游、邻里交流等功能串联起来,弥补社区互动空间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彰显城市风貌,部分口袋公园通过唤醒城市“沉睡”空间,增设城市雕塑、互动性小品,增强绿地与城市的连通性,拓展公共活动区域,成为市民享受生态、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