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坚守 太仓夫妻传承糟油老味道

来源:引力播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4-03-16

太仓市沙溪酿造厂隐在一个加工厂区的几间厂房内,看着有些简陋,却独有一种吸引人的味道。发酵间、蒸煮间、二次发酵间、包装间……“蒸米的时候,整个厂房雾气弥漫,就像幻境;发酵间里,糟香扑鼻。”太仓市沙溪酿造厂总经理李建雄向记者介绍,从蒸米开始,到最后的包装,制造一瓶糟油有将近20道工序,需要两年的时间。

糟油是独具风味的太仓地方特产。地道的老味道,可能很多年轻一代不熟悉,到老一辈人谈起太仓糟油,总有一股特殊的情怀。如今,做糟油的人越来越少,糟油作为调味品销量也有限,“即使不赚钱,传统手艺也必须要传下去。”李建雄对制作糟油有着深到骨子里的坚持。

再就业赓续传统,匠心守住老味道

沙溪酿造厂的进门口,有一个小小的糟油文化展示馆,记录着糟油的历史与乡愁。

清代乾嘉年间,太仓商人李梧江开办的“老意诚酱坊”,成功创制了一种新的调味食品——糟油。香鲜清醇的独特风味,深受市民喜爱,成为闻名遐迩的太仓特产而沿传至今。清代著名文士袁枚在《随园食谱》中记载:“糟油出太仓,愈陈愈佳”。

糟油,以糯米、多种草本香料、酒药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发酵时间最少一年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的调味品,是香飘不散、久入人心的太仓记忆。糟油久藏不败,可除腥、提鲜,解腻、开胃。无论红烧清炖、冷拌热炒、蘸拌面食只需加入少量即可增添美味、香气四溢。

丰饶温润的太仓水乡,给糟油的生产制作提供了优质的稻米原料,糟油的销售也带动勤劳的农民稻米种植热情,充实了经济收入。

2001年,原太仓酿造厂生产科长李建雄下岗后,响应政府号召,自谋出路,为传承和振兴太仓糟油,拜技艺高手徐福麟、洪晓龙为师,创办了生产糟油的太仓市沙溪酿造厂。

但新的问题也摆在李建雄面前,那就是市场销路如何打开。为此,李建雄深入市场了解行情,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教授合作,创新研发了无色糟油,让糟油的质量得到新的飞跃。

通过参加各级农展会,糟油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销量明显好转,市场不断扩展,还得到外商的关注。李建雄注册了“沙溪老意诚”“老李庄”二个商标,通过品牌营销开拓糟油市场之路。

经过20多年实践与探索,太仓市沙溪酿造厂的糟油多次荣获省市级奖项,2020年被列为苏州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李建雄本人也被认定为太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沙溪老意诚”品牌被认定为“苏州老字号”。沙溪酿造厂如今生产的糟油具有创新的清淡绿色泽,受年轻人喜爱,同时又保持了小时候老底子的味道。

“老头子性子倔,他守着老一套的技艺,严格掌控质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一丁点错误。”苏雪娟是李建雄的妻子,也是沙溪酿造厂的监事。

走进厂房的发酵间,李建雄小心掀开发酵缸的盖子展示给记者发酵情况,又迅速盖了起来。他告诉记者,糟油的制作是门学问,糯米草本香料等经特定的发酵过程,酝酿出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发酵过程中要保持密封,发酵的温度、湿度、时间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呵护。

“我们主要在一些展销会、专卖店售卖,回头客很多,主要是和我们一样退休年龄的人,在展销会上他们每次来拿一两箱,回去分给一整栋楼的人。”苏雪娟说。

把传统技艺传下去,把最香的味道传进千家万户

在沙溪酿造厂,记者看见最多的就是一口口大缸,在发酵车间内摆放得整齐划一,静静地酝酿着纯正的老味道;厂区空地上,还有很多闲置的原太仓酿造厂遗留下来的老缸,这些也是未来的希望。

原太仓酿造厂生产科科长和退休体育教师,夫妻二人共同守着老厂房、守着这些缸,经营着太仓老味道。

“我经常跟我老头子说,人要有良心,下岗的时候,糟油给了你一碗饭吃,你现在日子慢慢变好了,我们就要把它传下去。”苏雪娟说。

老两口的坚守也获得了老伙计们的肯定与支持。原太仓酿造厂有一位专业的化验员,他将糟油、酱油酿造有关的所有化验材料工工整整地整理好交给了苏雪娟,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工序数据,苏雪娟说:“当时我很感激他,这是一手的材料,是最珍贵的东西。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这个产品才能更好地发展。”

每逢周末、节假日,李建雄夫妻的女儿、女婿也会回到厂里帮忙。“老一辈人做事是非常认真的,把经验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年轻人不仅要学会手艺,更要用现代的方式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传下去。”现在糟油酿造使用的是更科学的方法——电脑控制、数据管理,苏雪娟让小辈们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方法记录下来。“为了让小辈们肯回来学传统手艺,我们也是想着法的‘哄’他们,厂里又换新工作服啦之类的小噱头不断。”

“传统手艺一定要传下去”是李建雄夫妻二人的执着,一瓶糟油给了下岗人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了赢利的李建雄不忘初心,积极招收年轻人、耐心地培养他们对酿造糟油的兴趣,认真地传授徒弟糟油制作技艺。

李建雄说,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酿造技术,要勇于创新和发扬宝贵的文化遗产,开拓适应时代需求的延伸产品。“我们志在把最醇的品质酿藏在糟油里,把最香的太仓味道传进千家万户。”(苏报融媒记者 陆晓华 见习记者 葛皓珺 文/图/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