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环境宜居 太仓人口越来越长寿
我现在还在太仓市老年协会工作,所以想就太仓30年来人口长寿情况谈一点体会。
一、太仓市长寿人口情况
2008年太仓开始创建中国长寿之乡,2009年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批准为“中国长寿之乡”。当时太仓全市人口46.63万人,平均预期寿命77.54岁,8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9%。百岁以上老人37人,占总人口比例为7.93/10万。2021年,太仓市总人口83.11万人,平均预期寿命84.78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74%。从具体数字来看,10多年来,太仓总人口增长了36万,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了7.24岁,百岁以上老人增长了106人。
二、太仓长寿的原因分析
(一)、大力提速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促进人口长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太仓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太仓人口长寿化。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35亿元,比2009年增长近千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第六。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亿元,比2009年增长70多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万元,比2009年增长近4万元。
(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搞好环境绿化。森林覆盖率、绿化率达到18.82 %,城镇住宅区绿化率达到41.1%,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4.29平方米。二是改善水源质量,开通河道,引进源头活水,杜绝死水。扩展自来水覆盖面,全市城镇、农村基本都用上了自来水。生活饮用水质量达到国家GB/T5750—2005标准。三是发展旅游休闲胜地。新建现代农业园、金仓湖公园、市民公园、天镜湖公园、吴家湾太仓第一党支部诞生地等旅游区,改造扩展了弇山园。四是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对老人住房环境进行改造,有的改建台阶,有的加装电梯,使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三)落实生活保障制度
生活保障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长寿的根本因素之一。一是全面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老年人生活得到保障,2009年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为52.08%。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 %。二是全面实行医疗保险制度,2009年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为61.16%,2021年为100%;三是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从2009年的99.44%扩展到100%。四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老年性福利机构床位数从2009年每千人15.7张,扩展到2021年每千人43.09 张。五是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数从2009年5.3张扩展到2021年6.07张。六是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09年每千人5.73人发展到每千人7.63人。七是贫困老人获得政府社会救助率继续保持百分之百。
(四)重视发展长寿文化。近年来太仓发展长寿文化渠道越来越多。一是开办老年大学,市一级和乡镇级都有老年大学,供老年人读书学习。二是每年举办娄东夕阳红艺术节,举行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三是开展敬老月活动,每年的敬老月活动都开展得丰富多彩。四是举办“三下乡”活动,由太仓市文化、科技、卫生等50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为村、社区群众送去丰富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五是扩展老年阅读渠道和载体,由市社保局、老年协会、老年体协等单位出刊《娄江夕阳红》《娄东银潮》《太仓老年体育》等报刊杂志供老年人阅读。六是自媒体助力老年文化新风尚,市卫健委系统构建“健康太仓”为首的自媒体矩阵,共29个微信公众号、3个抖音号,总粉丝量超过70万。2019年以来,共推送科普图文1500余篇,视频800余个,向上级报刊杂志报送各类文章770多篇。
(五)积极抓好老龄工作
依托老龄办、民政局、卫健委、老年协(学)会等部门和单位,重视老龄工作,强化为老服务。各部门千方百计做好老龄工作,不仅做好常规工作,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比如,老龄办、卫健委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活动,民政局开展“政社互动”“医养结合”等活动,老年协(学)会总结推广“互助养老”活动,即在村居(社区)组织若干养老小组,由老年人互相帮助、抱团养老,这一创新之举被《太仓日报》《苏州老龄》等报章杂志刊登推介,被江苏省老龄办推荐为全省老龄工作优秀案例,市老年协会撰写的《互助养老是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延伸》一文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演讲。最近省卫健委又将太仓的“互助养老”评为优秀案例。
以上方面的推进,促使太仓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提高、人口长寿的特色发展之路。祝愿太仓经济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优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长寿!
(作者:陆健德 原太仓市体改委主任兼政府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