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挑刺农贸市场大变身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8-12-26
  新一届市农贸市场协会勇挑重担,用心管理,组织成员单位相互巡查——
  下午4时快收摊的时候,李鹏正拿着扫帚清理自家摊位前地上的烂菜叶梆子。他帮母亲赵宗梅从山东寿光来我市江南农副食品城做蔬菜批发生意有两年多了。
  “以前没人管,地上是各种垃圾,整个农副食品城都乱糟糟的,现在各个摊位都要评比,不然要扣分,所以要清理自家前面的垃圾。”李鹏说,这样一来市场环境的确不一样了。
  农副食品城陆经理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太仓农贸市场协会班子成立后严格的管理,和成员单位间的督促检查和相互学习。
  陆经理表示,由于太仓很多农贸市场都是私营老板,在新一届协会成立前,不太有人关心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等问题,缺乏统筹管理。
  “新一届协会创立时,考虑到农贸市场的特殊性,即市场性质有公有私、承包管理居多,经营户素养参差不齐、行为自律不强,环境易脏易乱,长效保持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协会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工作只要稍有疏忽或稍有松劲,必然会回到以前那样。”会长陈云根解释道,协会必须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把38个成员单位拧成一股绳。
  但调研发现,菜场的问题还真不少。因此,农贸市场协会在市市场监管局的行业指导下,制定了自己行业协会的一套约束系统——相互巡查机制。协会每个月不定期组织成员单位、行业监管部门及属地政府代表到各个农贸市场检查——挑毛病,进行打分,并要求整改,再打分,分数纳入协会年终评优当中,让管理不善的市场老板“红红脸”“出出汗”。
  浏河常青市场的活禽交易区臭不可闻,宰杀的卫生条件也是脏乱差。在几次协会巡查中都被打了“低分”,而且在协会开会时通报批评,市场老板自己也不好意思,决心配合镇里市场改造,进行彻底整治。如今,记者看到,该市场活禽交易区环境明显改善。买菜的市民龚师傅也表示,改造后这边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宰杀区、活禽区做到了分离。
  协会要求各个成员单位从自身的环境卫生与市场秩序做起:比如通道无积物,市场内无积水,垃圾清运及时,定时清扫;配备专职保洁人员,阴沟每星期清理一次;店门前实行“三包”,过道、摊前摊边不设摊点;场外车辆分类,整齐有序停放……
  另外,还实施各项制度来规范进货查验、食品安全、消防措施、服务水平等。市场再把“压力”传导给经营户,如果哪家做得不到位,轻则被批评公示、提高摊位费等,重则干脆被清出市场。
  记者在多个市场看到,市场在醒目处放置了公平秤、意见(投诉)簿和投诉箱。
  通过协会、属地政府、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部门合力监管,我市农贸市场秩序整体改善明显,像兴业楼菜场、沙东菜场就是典型。但陈云根坦言,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的市场老板往往重视不够,做不到长效管理,一些“老毛病”容易回潮,比如说伟阳菜场、浮桥农贸市场、新湖菜场等。“下一步要对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实效和农贸市场管理团队分别进行考核,加大对服务水平高的市场的奖励力度,对服务水平差的市场也要加重处罚。”
  此外,协会也先后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到南通、张家港、江阴、常州和浙江温州等地的样板市场观摩、学习、取经,取长补短,促进我市农贸市场的整体提升。(记者 周琦)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