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 江南“福地”跃升发展“高地”
福地双凤美如画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勤力村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
城镇面貌持续提升
智改数转加速推进
庆丰村稻田理想农文旅项目
地处长江口外古海岸线的双凤镇,在历史的长河中悠然前行,自古以来便深蕴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明代《太仓州志》中,双凤被赋予了“昔称福地,仕族蝉联”的美誉,其地居民稠密,市井繁华,物阜民丰,汇聚了四方之福祉。这里,是“太仓之根”的深厚所在,孕育了一脉相承、绚丽多姿的福地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双凤镇以勤劳与智慧为笔,绘制出一幅幅发展的新画卷。垂钓中心声名远播,休闲渔业示范全国,龙狮起舞的豪迈、羊肉美食的诱人、山歌缭绕的悠扬,构成了双凤镇独特的三大文化名片。
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凤镇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勇气,将江南“福地”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发展“高地”,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实践为蓝本,书写着属于双凤的壮丽篇章。
从荒芜到繁华 综合实力飞跃
回溯至解放前,双凤镇的经济面貌曾是一片荒芜,几乎无现代工业可言,仅依靠零星的手工作坊维持生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凤镇逐步迈开了工业化进程的步伐,乡办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水泥厂、毛纺厂、弹簧厂等,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初步的经济活力。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双凤镇党委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勇于探索,锐意改革。1988年,新丰塑胶作为双凤镇首家合资企业横空出世。1992年,正繁皮革作为首家独资企业落户,进一步丰富了双凤的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到2019年,双凤镇的企业规模显著扩张,企业数量攀升至八百余家,同时,各类工商户及公司的总数超1600家,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企业数量增长了10倍。
近年来,双凤镇党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镇经济指标实现稳健而显著的增长。回顾往昔,从2015年的全年公共预算收入2.74亿元,到2023年底,这一数字已跃升至7.1亿元。与此同时,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数量从83家增加到了146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突破155亿元。
步入2024年,双凤镇在稳定经济增长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 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亮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2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44亿元;155家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产值8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至10.5亿元。
强化项目招引 产业攀新逐高
今年6月,双辰科创谷一期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也是双凤镇在推动老旧厂房改造、集约利用土地、打造新质生产力载体方面做出的首次尝试。由双凤镇携手苏州城投集团、太仓城投集团共同打造,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三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光芯片等领域的高端制造企业入驻,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助力区域提升增资扩产效能。项目预计于2025年12月全面竣工投用。
今年,双凤镇秉承“项目为王”的坚定信念,持续聚焦重大项目,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建设热潮。通过精心组织的“点穴式”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双凤镇招商小分队远赴德奥等国,北京、西安、成都等地,成功签约并落户了包括双辰科创谷、芯晟半导体、极光星通、双歌电子在内的14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额达23.2亿元,在10亿级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在项目推进方面,12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7.5亿元,富瑞合金、勃格科技、东南佳、格兆恩等4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竣工投产。人才项目量质并提,预计获评姑苏领军人才3人。
数据是发展成果的最佳见证。目前,双凤镇高新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达53%,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引领力和产业竞争力,国家高新技术认证企业将达45家,有效高企数量将达150家。此外,双凤镇累计完成20余项各类申报工作,3家企业荣获江苏省智能车间称号,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了79.08%,净增有效发明专利107件,为双凤镇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旅融合发展 魅力熠熠生辉
作为西部圩区的代表,勤力村曾是贫困的代名词,如今,它已蜕变成为生态农旅的典范。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勤力村将优良的空气与水质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水产养殖、特色种植、民宿体验及休闲垂钓等多元化业态,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生态富村”的跨越。特别是“数智兴渔”工程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水产养殖的智能化升级,更让勤力村在全国数字乡村建设中崭露头角,相关项目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金秋九月,走进庆丰村万亩水稻基地,风吹稻浪,满眼金黄,秋风中飘来稻米的馨香。双凤镇充分发挥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提升农田建设标准,持续做优万亩优质水稻园区,25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
当前,双凤镇已构建起以庆丰村、勤力村、新湖村为核心的三大特色农业板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6万亩、高标准鱼池4326亩、“菜篮子”基地1470亩,三大特色农业格局逐步成型,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入选江苏省“味稻小镇”。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双凤镇将农文旅融合作为关键一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依托“子莲文化节”“羊肉美食节”等文旅活动,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走出一条独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孟家羊肉馆成功入选“江苏老字号”名录,双凤羊肉面美食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运莲鲤”全域旅游项目的加快推进,更是为双凤镇增添了新的旅游亮点。凤来仪酒店、凤栖梧餐饮楼、福运锦鲤园等项目的建设,以及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双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这里,农业不再是单一的产业形态,而是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生动画面。
优化布局提品质 福地重绘水乡景
双凤镇地处太仓的西北部,盐铁塘、吴塘、杨林塘、斜塘泾等纵横境内,见证着该镇千年的历史变迁,旧貌换新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一排排具有现代气息的居民住宅楼、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郁郁葱葱的绿化相继展现在了世人眼前,"水乡福地金双凤"初具雏形。
在规划引领方面,双凤镇顺利完成了中心片区与新湖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镇村布局调整,为各类项目的合规性和实际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土空间全域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成功实施增减挂钩项目76.6亩,占补平衡项目713.3亩,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通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79.5亩,实施“退二还一”61亩、原地更新259亩,拆除违法建筑6.3万平方米,并清零市级重点地块5块,进一步释放了发展空间。
在水环境治理上,双凤镇深化“河长制”改革,强化巡河、治河、护河机制,对8条河道进行了疏浚,建成了9条幸福河湖、1条生态河道及3个“333”行动达标区。同时,针对劣V类河道进行了专项治理,完成治理并销号10条,水质持续改善。
在环境质量提升方面,双凤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显著提升,PM2.5平均浓度降至每立方米25.2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1%。此外,苏州市考核断面水质优Ⅲ比率达到了100%,展现了良好的水环境质量。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双凤镇的城镇品质,也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宜居、生态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彰显了双凤镇作为田园城镇的独特魅力。
顺民意惠民生
把民生事办到民心里
历年来,双凤镇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工作的首位,双凤镇各项公共服务的提升有目共睹。累计完成建湖路沿街老旧小区、新星小区五区及凤南小区等12个小区的提档改造,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同时,新湖泥泾公寓房三期顺利交付,为更多家庭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住所。凤北路服务型公寓也已完成主体验收,即将成为服务群众的新阵地。新太仓人公寓也已改造完成。
在镇村路网建设上,双凤镇同样不遗余力。凤新线、闯和路、湖乐线等多条道路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飞凤线提档升级工程、凤杨线道路改造工程、凤桦路路灯工程以及凤冈路3号桥等项目的相继落地,更是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针对“一老一小”这一关键群体,双凤镇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双凤中学行政综合楼已验收并投入使用,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学与办公环境。新湖卫生院迁建项目已投用,将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新建新湖第二幼儿园项目顺利推进,80周岁以上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
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双凤镇亦不忘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通过实施各类文明培育项目、举办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激发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从“三下乡”启动仪式到“榜样助成长”活动,再到“我们的节日·端午”“福运莲鲤 夏夜游园会”专题报道,每一项活动都充满了正能量和时代感。双凤庙会、双凤爊鸡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让双凤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山歌扬四海 文明传八方”移风易俗项目的启动,以及双凤山歌新曲目的创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向善向好。记者 张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