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AI奔腾中,仍须遵守“红绿灯”

来源:吴敏杰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3-17

3月14日,由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发布。《办法》规定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合成服务均应在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并在下载、复制、导出时确保文件中含有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该《办法》的发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强大支撑。

遵守创新与安全的“红绿灯”,绘就AI发展的“路线图”。随着“AI+教育”、“AI+医疗”、“AI+金融”等“AI风”吹进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已是当下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但人工智能打开创新大门的同时,潘多拉的墨盒也被缓缓开启。因其成本更低、传播更快、更易得手等特点,使用AI捏造“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等谣言,高校学生们不当使用AI工具撰写论文等问题层出不穷。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接受专访时表示,“AI技术发展以后,AI换脸、AI拟声在网上已经成为了重灾区,呼吁尽快立法重点整治”。《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通过明确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必将进一步有效遏制生成合成技术滥用、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为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把握科技与民生的“方向标”, 享受AI红利的“幸福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并将“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首次写进报告。“人工智能”更是连续多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连续荣登两会科技热词榜。“AI热”不仅成为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向新而行的力量之源,更展现出老百姓对普惠公平、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科技成果要为群众共享”。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办法》以科技创新为“经”、以民生福祉为“纬”,明确禁止以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校准着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方向标。

严守禁止与许可的“边界线”,校准AI创新的“指南针”。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效能、强智能的应用体验引起广泛关注,其坚持的开放开源技术路线更是为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科技向新的同时,更要向善。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只要触碰法律红线,就会被规束,就难逃法律制裁,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的倡议与办法的相继出台,展现着我国对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视。本《办法》不仅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的有益补充,更为世界人工智能良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AI奔腾而至,带给人们无穷便利的同时,却也在虚拟世界掀起了惊涛骇浪。面对迅猛而至的AI时代,不能滥用、乱用AI,更不能把它当成作恶的工具。而要善用,在法律的轨道内合理合法使用,才是对待AI的正确方式。惟此才能让AI的星辰大海,最终落入民生的人间烟火。(吴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