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遏制低俗营销,对“黑红也是红”说不

来源:王祎祎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10-05

最近,重庆一家火锅店的广告牌上,“胸大就打折”的标语格外刺眼,七个动漫女性形象对应着从AG罩杯的折扣规则。这种以女性身体特征为营销噱头的做法,迅速把这家店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批评浪潮。低俗营销、“黑红”也是红,这种错误推广方式屡见不鲜,但创意与低俗之间应存在明确界限,品牌营销更应当恪守底线。

把低俗当创意,本质是创意枯竭与价值观的扭曲。火锅店广告牌事件曝光后,虽然相关部门已经迅速立案调查,责成该店铺将涉事广告全部清除,但是店家百般辩解,试图减轻责任,还声称他们的品牌“渝鼎红”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想要受到更多关注,让生意更红火无可厚非,但必须要明白,营销要有底线,创意不能越界。与其挖空心思在低俗、恶趣味的边缘试探,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服务体验、传播积极的品牌文化上。真正的创意营销应当是基于产品特性、品牌文化和当下消费者喜好的碰撞,能够引发共鸣,传递价值。

物化女性作为营销工具,是对社会文明底线的恶俗践踏。社火锅店在广告牌上标注“不限男女”,试图用“性别中立”的幌子掩盖辱女本质,却不知这种刻意反而让其物化身体、消费性别差异的意图更加露骨,让更多对立情绪产生。这种物化女性身体部位,是恶俗且不尊重女性的恶臭营销。这类低俗内容也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尤其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容易让他们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身材焦虑。

依赖“黑红”路径,反映了产品营销的急功近利与短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黑红”成为这一种新的走红方式,娱乐圈也好,广告圈也罢,能够受到关注仿佛成了最终目的,再加上营销号不明真伪的引导,流量再次成为王道,但是实践证明,“黑红”早晚会遭到反噬。比如一提到国民老牌椰树集团,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我从小喝到大”“早晚一杯 白白嫩嫩”等擦边的广告标语,在直播间用身材姣好的女主播和肌肉男轮番直播,一时间风头正盛,话题度直接拉满。尽管其2023年营收创下50亿元的新高,但光鲜数字背后是长期增长乏力的窘境:十年间营收增长不足12亿元,且早在2014年就提出的“百亿目标”至今未能实现。所以对于品牌来说,利用“黑红”博取热度并不是长久之计,它透支的是品牌的长远生命力和声誉。

抵制与处罚只是开始,建立健康的营销环境任重道远。对于这家火锅店的宣传广告,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营销涉嫌违反《广告法》,将女性身体部位物化为一种“计价工具”,涉嫌对女性人格尊严的贬损。火锅店属地相关部门对此事件反应也比较迅速,进行了相关处罚,但是对于低俗营销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法律层面可以加大执法力度和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敢越线,考虑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屡教不改者实施联合惩戒。行业则需要更加自律,广告行业协会应当制定更明确的行业准则,鼓励成员互相监督。消费者也应提高辨别能力,坚决对低俗营销说“不”,让那些妄图靠低俗手段博眼球的商家失去生存土壤。

好广告深入人心,坏营销反噬品牌,真正的广告艺术,从不是靠践踏底线博出位,而是用真诚的洞察连接人心。“黑红”可能会带来一时喧嚣,但消费者和市场最终会倾向于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品牌。(王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