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光合”之旅
日前,法国人杜博朗驾驶一辆车顶藏着40平方米太阳能板的电动汽车,耗时14天,完成了从敦煌到喀什的3200公里古丝绸之路。
当杜博朗在喀什古城墙下熄火,仪表盘显示的最后一度电,依然来自4小时前柯坪洒落的阳光。这项名为“Emalaya”的挑战,创造了世界首个完全依靠车顶太阳能驱动电动汽车穿越如此长距离古道的纪录。
为了证明借助太阳能长途旅行的可行性,在中国生活了19年、身兼环保发烧友和颖乐福(太仓)食品添加剂制造有限公司亚太区总经理的杜博朗,利用工作之余,和伙伴们耗时一年半,打造了这套可拆卸、符合安全法规的“移动太阳能电站”。
杜博朗的丝路日常堪称“追光者”。上午10时30分,杜博朗与妻子走出旅馆,展开车顶的20块巨大太阳能板,开启“光合作用”。在烈日下持续充电5小时,可以支持这辆电动汽车以每小时70~80公里的速度行驶260至300公里。充电结束后,紧接着是5小时的驾驶,这意味着,他几乎总是在午夜或凌晨才能抵达下一站。
一路上,完全依靠太阳能来充电驾驶本身就是一场与自然的博弈。面对强风与沙尘,杜博朗必须将太阳能板牢牢地绑在车顶,并时不时检查是否掉落或损坏,而为了确保发电效率,每日必须花时间清洁太阳能板上沾染的沙粒。
为什么是丝绸之路?杜博朗的回答充满深意:“这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冒险精神的延续。”
两千年前,骆驼是穿越沙海的唯一工具,商队需耗时1~2年,冒着风沙、酷暑甚至劫掠的风险。“今天,我们用汽车和太阳能板替代骆驼。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对先辈冒险精神的呼应。”杜博朗坚定地说,“Solar mobility is innovation. Innovation is adventure! (太阳能出行即创新,创新即冒险!)”
一路行来,杜博朗对“景美人好”的中国印象深刻。遇到的当地人都乐于分享家乡故事、村庄生活和特色美食。沿途的风景更是“绝对惊人”:从敦煌朝着青海的方向,能看到巍峨的祁连雪山耸立天际;壮丽的沙漠、多彩的山峦、通往青海路上的湛蓝湖泊交织成画。最动人的时刻发生在博斯腾湖畔:左侧是碧波万顷的中国最大内陆淡水吞吐湖,右侧是金色沙丘,电动汽车在湖与沙漠的界线上奔驰,恰如古老驼队穿越绿洲的现代翻版。
12年前,杜博朗曾到访敦煌。故地重游,他感慨万千:“当年的莫高窟前只有风声相伴,宁静而神秘。如今这里游人如织。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惊人!”
车辆最终停驻在喀什古城,杜博朗展开丝路地图,思绪万千:“昔日驼队需1~2年跋涉的路程,我们用了14天。从悠扬驼铃到无声电流,不变的是人类跨越阻隔、渴望交流的永恒精神。”夜幕降临,喀什千年街市的灯火倒映在车顶那片汲取了丝路阳光的太阳能板上。这辆静默的“新驼队”座驾,不仅承载着一位法国“冒险家”的绿色梦想,更成为这条古老商道在碳中和时代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记者 缪卉蕾
新闻中心
更多-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
- 徐华东走访调研外资企业 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 我市在具身智能产业细分赛道发力深耕 探索打造机器人“灵巧手”
- 港区经济增长动能澎湃 1~7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5%,37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 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构建创新研发矩阵 舒适融入斯凯奇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