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加力增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讯(记者于泳、陆敏)中国银保监会4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季度银行保险业运行情况。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介绍,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增速为12.6%,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项资金增长合理适度、效率显著提升,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
一是信贷增长平稳适度。一季度,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万亿元、4002亿元、1.2万亿元。一季度末,科学研究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18.7%,远超各项贷款增速,加大对绿色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去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近12万亿元。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为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债券投资继续增长。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加大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等的支持。一季度末银行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余额69.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
过去三年多,我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超过12万亿元。其中,去年处置不良资产超过3万亿元。“开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银保监会一直把治理影子银行作为重中之重,同业投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类信贷业务,经过治理都有大幅下降。”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说。他认为,通过各种途径处置不良资产后,银行的信用风险大大缓释,也使得信贷增长有了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坚实基础。
刘志清介绍,截至一季度末,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一季度,保险累计赔付支出3951亿元,同比增长30.4%。
肖远企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还不到20%,与上限相比还有较大空间。银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有序进行股权投资,发挥保险投资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
“作为监管者,我们主要关注信贷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一是信贷总量增长的平衡性,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二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看信贷是否投向实体经济最有效率、最急迫需要的地方。三是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就是如何控制好信贷的风险。”刘志清说。
新闻中心
更多- 太仓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
- 港区重点布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千亿制造”锻造发展新动能
- 智能物流装备“搬运”天下货
-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