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蔚蓝疆域“风光无限”,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2025年开年,一份来自深蓝的“成绩单”点燃全网: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以5.9%的增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这彰显出海洋经济正以蓬勃之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蓝色引擎蕴希望,传统赛道跑出“中国速度”。海洋制造业作为海洋经济的“压舱石”,在2024年表现亮眼。船舶工业以14.9%的增速狂飙突进,油轮、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批量出口19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海上风电“巨无霸”斩获欧洲最大订单,工程装备连续7年稳坐全球头把交椅,印证着“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占GDP三成的海洋制造业,恰似深海中的“定海神针”,为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筑牢根基。海运贸易也化身“隐形冠军”:9.5%的货物周转量增速、8194亿元增加值,织就全球最密航线网络。外需回暖叠加“中国制造”出海潮,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正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一般演奏出华丽的中国乐章。
向海掘金育新机,新质生产力激活“深蓝矿脉”。当“蓝色药库”里抗肿瘤新药完成临床试验,当南海超深水气田探明千亿立方米储量,海洋经济已悄然开辟传统产业外的“第二战场”。海上风电发电量激增30%,原油增量贡献全国总增量近八成,“风光无限”的新能源版图与“油气澎湃”的传统引擎同频共振,织就“多能互补”的能源安全网。在挖掘新质生产力方面,海洋服务业也不遑多让,邮轮母港客流暴增10倍、沿海城市旅游收入两位数增长,印证了“诗与远方”向“诗与海洋”的转向。“青岛U·SEA奇幻海世界”等智慧文旅IP的崛起,更让海洋旅游从“看海打卡”升级为“沉浸式玩海”,证明“碧海银滩”也能变身“流量金矿”。
深蓝赛道再加速,科技创新打开“未来舱门”。向深海要能源、向基因问药方,新兴产业的“脑洞”正在重塑海洋经济版图。4.31万组海洋微生物基因图谱构建起“生命密码库”,“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探秘万米海沟,智能化无人船劈开数字浪潮——这场向深海进发的科技长征,正在打开“人海共生”的无限可能。陵水36-1气田的千亿方天然气储量、海上风电28.2%的发电量增速,让“蓝色油田”和“海上风电森林”成为能源转型的超级“蓄水池”。面对国际竞争与生态约束的双重压力,唯有以“海洋新质生产力”破局,方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从“望洋兴叹”到“向海图强”,十万亿级海洋经济的崛起,标志着中国人挺进深蓝的战略雄心。当“海上风电走廊”连起绿色动脉,当“海洋药库”孕育生命奇迹,这片覆盖地球71%的蔚蓝疆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试验场”。面向未来,中国巨轮唯有以科技为舵、生态为锚、开放为帆,方能在这片“终极疆域”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吕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