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风景无限好”还须“场景”来烘托
端午假期,各地景区呈现不一样的“玩法”:传统与新意交融,民俗与烟火共振。据携程6月2日发布的端午旅游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小长假各旅游景区客流红火,作为传统节日的“顶流”之一,端午民俗活动带动目的地旅游经济显著增长,各地景区注重从“风景”到“场景”的玩法改变。旅游的玩法不再是“到此一游”,而是赋予其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不再满足于“山水好风光”,旅游热点由“风景”转向“场景”。过去,游客旅游多是奔着名山大川的秀丽风光,拍几张照片、逛一圈景区,“到此一游” 式旅游占据主导。如今游客不再单纯满足于表层的自然风光欣赏。今年端午假期,不少景区精准把握这一趋势,积极打造特色场景。在湖南,大型剧目演出《竹海幻境》依托屈原故事、诗歌等端午文化元素,融合全息投影、水月数控装置等前沿技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楚风诗韵的千年回响。在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则推出“逍遥过端午,祈福到齐云”活动,游客可跟着“复古游齐云”沉浸式游山,与徐霞客、张三丰等 NPC 互动,游客全方位沉浸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从被动观景变为主动参与体验,极大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打破文旅资源禀赋弱势困境,促使游客“独特体验”流量加速裂变。一些地区本身自然资源并不突出,传统旅游优势不明显。但通过打造特色文旅场景,这些地区成功实现逆袭。如河南嵩县在端午期间以“夏日粽情快乐湖城”为主题,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竞技结合,并配套文创市集、特色餐饮摊位。这些举措让嵩县这个原本在山水风光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地方,凭借特色端午场景,吸引近万名游客及本地村民参与。再如山东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展示龙居丸子、龙居水煎包等特色美食以及龙居草柳编、黄河澄泥陶印等传统技艺,做到以美食“引客”,以非遗“留客”,让原本知名度有限的小镇在端午假期声名远扬,实现从资源“平淡”到游客“爆棚”的流量裂变,靠的正是独特场景体验的打造。
推动消费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拓展,构建全域文旅融合消费生态。从“风景” 到“场景”的转变,带动的不只是景区门票收入,更推动了整个文旅消费链条的拓展。在北京艺术中心,首届“城市绿心森林音乐周”拉开帷幕,结合非遗文创、美食体验的市集,吸引音乐爱好者前来体验。重庆江津区塘河镇在端午举办龙舟文化活动,以“龙舟经济”为核心,拓展“节庆+市集+非遗+体验”消费格局。通过一系列举措,从旅游观赏到特色产品购买,从餐饮住宿到文化体验,构建起全域文旅融合的消费生态,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繁荣发展。
端午假期各地景区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在旅游发展新时代,“风景”虽依旧重要,但“场景”才是抓住游客心、激活文旅市场的关键。从传统观光迈向深度体验,从单一景区游玩走向全域文旅融合,以场景烘托风景,赋予旅游更多文化与体验内涵,方能让文旅产业在创新变革中释放无限活力,持续书写“诗与远方” 的精彩篇章。(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