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苏州太仓警方构筑环沪社会治安防控“一地两检”检查站!
全市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2.0行动中,太仓公安按照“可观、可感、可推广”的原则,始终坚持“一盘棋”思维,构筑环沪社会治安防控“一地两检”检查站。
在太仓市岳鹿公路至上海市嘉定区城北路之间有一条“交通动脉”——白云渡路。这条路的打通实现了跨省通车,大大增进了沪太两地经济发展和群众互动在这条“交通命脉”的交界处有一座联合公安检查站——嘉太省际公安检查站,这是上海、江苏两地警方联手打造的长三角警务一体化公安检查站的样本。一个检查“点”,两地联合“检”。太仓市局充分发挥临沪区位优势,加强与上海警方的合作,加快“沪太同城警务协作”机制进展,助推长三角区域警务向纵深发展。
首创“一地两检”查控模式
在省交界,一般两地各设一站,这不仅造成警力资源浪费,也会出现重复检查的问题,给群众带来不便。岳鹿公路-嘉定城北路通车之前,两地警务部门密切联系,开始探索研究警力协作共用机制,计划共同打造两地公安一体化办公的嘉太省际公安检查站,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省际新通陆路卡口由传统两座检查站合并为“一站”。
“物理”的合并,并不是两地合作的重点。太仓市公安局和上海嘉定分局通过周密部署,首创省际卡口“一地两检”查控勤务模式,实现“警务一体化融合、资源集约化配置、能效最大化提升”的初步目标,打造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省际检查站样本。
常态勤务期间,由嘉定分局统一安排工作任务,组织两地警力开展省际陆路卡口一体化查控工作。在重大安保任务期间,按照谁主办、谁指挥的原则,根据上海或江苏主办重大活动情况,由一方公安机关牵头统筹,统一指挥,执行同一工作标准。
科技支撑提升通行效率
家住太仓陆渡街道的蔡先生,工作地点在上海嘉定区的某服装贸易公司。蔡先生每天在早晚两个固定时间驾驶私家车经过沪苏省界,而嘉太公安检查站是他每天上下班通勤的必经之路。“以前上下班都要在太仓和嘉定各经过一个检查站,很麻烦。现在合并成一个检查站了,只需要验一次。”蔡先生说。检查站里还配备声控语音引导、身份证自助查验的机器,不用下车就能查验,特别节省时间。不到20秒,他不用下车便完成了包括身份核对、车底扫描在内的5项通关检查,高效便捷。
在大客车安检方面,嘉太公安检查站专门配备了类似于高铁检票系统的身份证自助查验设备,乘客仅需2至3秒即可自助完成身份查验。此外,乘客集中安检大厅还安装有“红外线测温一体机”,可以自动识别被安检人员的体温并同步语音播报,温度高于设定值还会自动报警。
目前,嘉太检查站已从刚开通时的日通车4000多辆,增长到现在的一万多辆。智慧警务的深度支撑,为每天往返于检查站的市民朋友提供了便利。
实现“1+1>2”的集约效果
“一地两检”不仅避免了沪太两地通勤的车辆重复检查,也大大释放了地方警力。原先一个省际公安检查站需要配备8名民警、32名辅警,两地各建一个检查站就需要16名民警、64名辅警,而在嘉太省际公安检查站中,两地经过工作磨合,共派驻8名民警、35名辅警,节省50%的警力。
警力节省了,效力却在增加。两地警方分别在检查站的安检大厅和综合指挥室架设各自通信电台和公安网专线,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一键点调”系统,联通太仓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及检查站嘉定方综合指挥室,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实现异地联动指挥,统一调度,避免两地交界出现管理盲区。检查站通车以来,查获各类违法行为上百起,“1+1>2”的集约效果不断凸显。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嘉太省际公安检查站两地执勤警力将接受统一调度指挥,重点检查入沪车辆和人员。通过统一值勤班次、助站人员、换岗时间,执行同一查控工作标准的方式,充分发挥出“一地两检”勤务模式“1+1>2”的效能优势。
融合还在继续。一座检查站、“一地两检”模式,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沪太两地警务合作的一大步。未来,这样的模式还将不断延伸、发展,在更多省界检查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