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带“宁”回家,南京味道塞满箱

来源:紫金山新闻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4-01-28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开启,在汹涌的返乡客流中,大家会带什么南京好物回家?1月26日,记者直击南京南站、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行现场,从旅客的行李箱包中寻找答案。  

常在金陵走,哪能不食鸭  

“带什么年货回家?那必须是鸭子呀!”正在南京南站候车的王正林,高高举起手中的韩复兴盐水鸭。他的老家在山东,来宁工作11年,每年春节返乡他都会“捎”上一只鸭子。眼前的鸭子仅用简单的塑料袋装着,这可是王正林一大早“现斩”的,“它家的盐水鸭淡淡地咸,汁水四溢,我就喜欢这一口,回老家也要带着吃!”

南京鸭子成为年货主角。

南京鸭子成为年货主角。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飞出南京”,道尽南京人对鸭食的热爱。自然,常在金陵走,哪能不食鸭?来南京工作才一年,王宁已经尝遍南京大街小巷的鸭子,谈起鸭子也是头头是道:盐水鸭柔滑鲜香、板鸭肉质细密、烤鸭油亮酥脆……这几日,他收拾行李回河北老家,奈何“鸭子太多,箱子太小”,最终只能带份烤鸭礼盒上路。王宁解释, 与北京烤鸭不同,南京烤鸭无需放在面皮中卷食,一兜红卤是精髓,“让河北的父母乡亲尝下不一样的鸭子!”  

正所谓“金陵鸭馔甲天下”,即便是在南京短暂落脚,旅客也忍不住买点南京鸭子。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记者遇到了欲回内蒙古老家的张阿姨。张阿姨一直帮在常熟工作的女儿带外孙,此次头一回在南京转机。逗留时间不算长,她还是一头钻进机场内的“江苏特产”专卖店 ,一口气集齐了店内所有品类的鸭子礼盒,包括香酥鸭、酱板鸭、桂花鸭等。对于鸭掌、鸭翅、鸭胗、鸭心这些“鸭四件”,张阿姨也没放过,一并放入购物车,总计花费了700多元。张阿姨已经盘算清楚,一部分自己家里吃,一部分送给亲戚朋友,有里又有面。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江苏特产”专卖店现场负责人张锐告诉记者,近期机场客流量明显增长,特产销售一派红火。其中,卖得最好的就是南京的鸭子,店内三分之一以上的营业额都由鸭子贡献,南京“鸭都”名不虚传。

返乡人“严选”,本土货“远行”  

南京城的味蕾名片可不止鸭子。身居南京多年,前述王正林已经养成“南京胃”。来自绿柳居的“南京味道”礼盒也与他踏上归程,里面装着飘香鸡、三鲜烤麸、家常豆、五香豆腐干等南京特产年货。王正林有些自得,最地道的南京风味加上老字号的品质保障,带回家的年货可不是“金陵严选”?

网红品牌也在年货市场抢占一席之地。郭晓盼与几个闺蜜,正在等待高铁进站开往北京。五六个花花绿绿的伴手礼,被整齐堆放于脚前。“虽然北京也有泸溪河的门店,但朋友还是点名要带这家的点心回去。”她笑言,作为南京本土的新中式糕点品牌,泸溪河在外地相当“出圈”,自己此次回家也是不惜“人肉带货”,把店里的爆款买了个遍,随身包袋塞得满满当当。

国潮年货非常吸睛。

国潮年货非常吸睛。

行走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夏先生戏称自己是“显眼包”。他手拎三大袋年货礼品,包装袋上的“南京”“金陵”等字样异常醒目。一周前,夏先生与女友来到南京游玩,“光夫子庙景区,就去了两次,一次逛,一次买。”

在社交平台上,南京新兴品牌“好一朵茉莉花”的风很大,两人特意赶去“探店”并被迅速“种草”。店里的茉莉花饼尤其值得称道,味道清香、口感丰富,包装盒也像是一幅水彩画,明清民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独具情味。品尝过后,这一对情侣当即决定多买几盒,让“茉莉花”也能飘香长沙。  

文创“新年货”,“把宁带回家”

在位于南京南站的“南京设计廊”文创店,尽管不少旅客步履匆忙,这里仍然人流不息。几十平方米的门店内,融入南京元素、传统非遗的数千件文创产品汇集于此、惹人驻足。

城市文创产品成为“新年货”。

城市文创产品成为“新年货”。

过年回家,你能从南京带回什么?带不走的是紫金山上的风,是玄武湖畔的水,但在该店店长汪玲看来,旅客可以把浓缩了南京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气质的城市文创产品带走。

城市文创商品正成为返乡人行囊里的“新年货”。最近半个月,从早8点到晚8点,从周一到周日,汪玲始终“驻守”店里,难有片刻休息,“每天都要补货,一些爆款一上架,就被抢光了。”

1月初,南京高校陆续放假,大学生成为第一波购买热潮的主力军。在“颜值真高”“太能代表南京了”“我走不动了”的声声赞叹中,“搬运”南京山水城林之美的冰箱贴、开运招福的精致生肖摆件、浓缩南京博物馆底蕴的帆布包等,均被年轻人买走。

最近,商务人士返乡潮启动。古色古香的护肤套装、华贵气派的云锦摆件、精美绝伦的陶瓷制品,也因为链接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美学,成为大家的“心头爱”。  

“南京设计廊”文创店已在南京南站坚守8年,汪玲感慨“它正迎来最好的时光”。绵延文化积淀,定格城市印记,跟随着春运旅客的脚步,南京城市文创产品正被传播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讲述着历久弥新的“南京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文 戚珂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