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热搜”良性“推荐”,离不开“算法”源头治理
当“热搜”频频被明星八卦占据,“推荐”机制沦为流量奴隶时,我们不得不思考:网络空间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近日,小红书因热搜乱象被网信部门约谈,这一事件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平台主体责任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一次监管行动,更标志着我国网络治理正从“末端删帖”走向“源头治理”、从“内容管控”升维至“注意力分配”的深刻变革。
治理升维:为算法注入公共价值的灵魂
过去,治理往往着眼于“一删了之”;如今,监管重点已指向热搜、榜单、推荐机制这些“看不见的手”。算法不应是冷冰冰的流量机器,而应成为承载主流价值、引导公序良俗的“公共引擎”。平台必须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植入合规基因,对重点环节进行严格评估,让算法推荐既能理解用户需求,也能传递温度与价值。这种转变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单纯治理不良内容,转向治理不良内容的分配机制。
监管协同:多元共治织就精准治理之网
此次处置行动中,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平台进行约谈,这种“中央定标指导、地方严格执刀”的模式,体现了监管标准全国统一、执法行动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智慧。在执法手段方面,约谈、罚款等传统手段与算法备案、责任人问责等新型措施形成有效“组合拳”。特别是“处理到人”的机制,为合规管理注入了刚性约束,切实传导责任压力。与此同时,网信、工信、公安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织就覆盖技术、内容、行为的监管网络。
平台重塑:从流量竞争到价值共创
平台亟需告别“流量至上”的发展模式,回归价值创造的本心。这不仅要求平台公示规则、提供算法关闭选项,更需要在机制设计中主动“扬善抑恶”——减少低俗内容传播,放大优质内容影响力。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从决策到审核的完整合规体系,将社会责任纳入考核机制。唯有如此,互联网平台才能超越单纯的“生意场”,成为文化传播的“先锋地”和主流价值的“守护者”。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重要的生活场域和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其治理既需要雷霆手段,也需要绣花功夫;既要依靠制度约束,也要借助技术向善。当我们从管控内容走向治理机制、从单打独斗走向多元共治,就是在编织一张更有秩序、更有温度、也更可持续的数字之网。未来,只有政府、平台与用户携手共治,才能构建兼具活力与秩序的数字家园。( 薛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