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太仓再次获评省模范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公布2023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表扬激励名单,太仓再次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值得一提的是,太仓已连续两年考核得分位列苏州第一。
集约节约用地迸发新质生产力
撬动高质量发展,迸发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近年来,太仓先后出台了《太仓市推动存量空间自主更新推进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等系列文件,着力推进新型产业用地。2023年,太仓新上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下限1.77,平均约定投资强度605万元/亩,平均约定税收93万元/亩,分别较提质增效前增长49.52%、20.97%、86.91%。
伴随机器设备的轰鸣声,工人们正紧张进行桩基施工作业……这几日,位于沙溪镇涂松村金溪新型智能产业园项目工地内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金溪新型智能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总占地面积55438.6平方米,该产业园是太仓第一块运用上述政策的新建新型产业用地。目前,产业园项目容积率达2.97。
项目建设方太仓市金溪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晓明介绍,随着容积率的大幅提升,厂房层高的上升,更有利于实现产业空间的垂直化布局,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预计明年上半年,产业园将全部竣工,届时,这里将形成科技型企业的聚集区。”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太仓积极推动“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变。2020至2023年,累计完成“退二还一”规模7285亩、“退二进三”规模1406亩;持续推进产业用地更新,通过增资技改、提高容积率等方式,累计完成原地更新规模9320亩;加快集中成片的低效工业用地区域整体改造,现已完成再开发规模9923亩。
同时,太仓还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以减量发展、框定总量、盘活存量的思路优化工业布局,划定工业用地保障线11.88万亩,推动产业集聚,为优质项目落地留足发展空间。
创新机制探索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探索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太仓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不久前,中新智地(太仓)璜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主体结构提前全面封顶,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整个项目占地面积176亩、总投资10亿元,致力于打造以新兴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产业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中新置地所在地块也为太仓首创的全国首宗限地价“竞生态投入”用地,生态投入价高者得。通过“竞生态投入”供地模式,太仓高效推进企业开发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达效。目前,该项目首期建造的18幢厂房全部提前封顶,“实际进度比计划提前了数个月,预计今年年底可提前交付。”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此前,太仓即已加快创新用地机制,在全国首创“双信三即”供地模式,并升级推广“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推动产业空间量质齐升,相关做法还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省自然资源厅发文推广。目前,上述供应模式,已累计服务项目242宗、10765.5亩。
与此同时,太仓还通过强化管控引导,严守耕地红线,保数量、提质量、挖潜力。当前,太仓全市耕地面积增长至33.23万亩,较“三调”增长0.79万亩,并顺利完成了31.59万亩耕地保护目标,28.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
此外,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上,太仓还走上了“控增量、盘存量”之路。其中,自2020年开展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工作以来,通过拆旧复垦实现新增耕地面积近万亩。(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 文/图 通讯员 太资萱)
新闻中心
更多- 我市公交紧跟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变化,优化调整上百条次线路,提档升级多座智能站台 “智慧”公交 出行更懂你
- 强健“2+2”产业筋骨,以汽配产业为核心,高端装备、半导体等产业为支撑,全力提升产业能级 锚定发展新坐标 书写双凤新答卷
- 向“新”跨越,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数字经济引领璜泾创新发展
- 对接优质资源 促进务实合作 徐华东带队在北京招商考察
- 2025太仓(北京)产业合作推介会举行 加仓长三角 就在金太仓
- 企业抢出海 外贸多元化
- 苏州太仓·西安周至2025年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举行 打造新时代苏陕协作样板
- 今年我市共排定重点项目195个,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超序时进度 项目建设“拉满弓” 有效投资“后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