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迸发新活力
初冬的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罗家营村,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听说乌兰牧骑来演出,76岁的齐文元早早到场。看到兴起处,他主动上台,与演员们对唱一曲。虽说天寒地冻,可台上引吭高歌,台下积极互动,热闹非凡。
乌兰牧骑的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基层文化工作队。自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成立以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了我们极大鼓舞。我们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农牧民心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今年上半年,我们在12个省份开展了22场主题为‘向党献礼·向人民汇报’的巡演,还在锡林郭勒盟各旗县进行了11场展演。”
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农牧民群众,乌兰牧骑脚步不停、传统不丢,同时着力提高节目质量、艺术水准,推动文艺创新。如今,内蒙古全区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活跃在广阔草原,每年为农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同时开展多种文化服务。
“太阳骑着山坡,沐浴大地湖泊,安康的时代呦,迎来幸福生活……”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文化活动室内,琴声悠扬,歌声空灵,歌曲《阿木古楞》让现场观众听得沉醉。演出视频还在网络上走红,广受好评。
“这首歌的作曲编曲都由年轻队员完成,既反映时代主题、彰显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许多年轻人喜爱的流行元素。”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负责人张学智说。
近年来,全区乌兰牧骑每年新创作作品达300余部,涌现出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以制度化建设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是内蒙古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的又一重要着力点。
“立足基层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我们推动基层服务项目化系统化组织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有规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推动乌兰牧骑开展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乌云格日勒说。
动员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力量,内蒙古组成近300支乌兰牧骑服务小分队深入农牧区、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的村(嘎查),以“乌兰牧骑+”的方式,面对面为群众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辅导、政策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等服务,每年达3000余场次。
从出台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到制定乌兰牧骑条例,内蒙古多措并举促进乌兰牧骑持续健康发展。
设置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专项经费、推进乌兰牧骑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业务素质达标计划、改进人事薪酬管理……一系列措施助力乌兰牧骑充分履行职能。截至今年10月,全区累计投入3.3亿元用于乌兰牧骑基础设施达标建设。
内蒙古还开通乌兰牧骑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每年举办乌兰牧骑队长、编导、业务骨干等培训班,破解人才瓶颈。目前,“90后”队员占全区乌兰牧骑队员总数的37%。
去年,25岁的“海归”女孩美玲考入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如今的演出条件越来越好,各方面的保障也越来越到位。”她说,“对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了信心。”
新闻中心
更多- 汪香元专题调研美妆港湾建设工作 打造全省美妆产业新高地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太仓在全省创新实践 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生效
-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