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指南”赋能小店成长

来源:引力播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9-29

【案例背景 】

青年人创业常受困于“想法难落地、资源难对接、定位难清晰”。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姑苏团区委聚焦这一痛点,推出《苏青小店“开店一件事”成长指南》,通过整合政策资源、简化政务流程、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形成“一站式、陪伴式”创业服务生态,优化青年创业环境,有效降低青年创业门槛与运营风险,助力苏青小店规范起步、稳健经营和持续成长,为提升城市烟火气提供坚实支撑。


青年小店作为传统业态与新兴经济交融的典型载体,连着人间烟火和青春梦想,是青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姑苏区,受益于一份《苏青小店“开店一件事”成长指南》,来自南通的年轻姑娘刘姝将“豆腐”与“咖啡”创新融合,在14平方米的“千斗福豆坊咖啡”菜场小店里,走出了一条老手艺年轻化的创业路。

走进彩香菜市场北门,一股淡淡的豆香与咖啡香便迎面飘来。刘姝正忙着将楼上菜场刚送来的新鲜有机胡萝卜洗净处理好,然后一根根“插入”现磨的豆乳拿铁中——这杯“胡萝卜豆乳拿铁”是店里的“出圈款”,不少客人从常熟、福建甚至日本专程赶来打卡。

青年小店是青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刘姝曾是一名在苏州工作的面料设计师。两年前,家人的一句“百年豆坊要传承”让她回到老家南通。家里的千斗福豆坊创立于1912年,靠古法做香干、豆腐,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出了南通便少人知晓。如何让自家豆坊的产品扩展市场,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豆制品?刘姝开始思考创新之路。

机遇来自姑苏区彩香菜市场的改造焕新。听说菜场运营方为了丰富经营业态,想招引一家“有烟火气的咖啡店”。刘姝眼前一亮,“有老家豆坊的支撑,我想把豆乳和咖啡结合,既保留豆坊特色,又能吸引年轻人。”她决定打造一家“菜场里的全龄咖啡店”。但很快,她又陷入迷茫——如何让苏州人知道“千斗福”品牌?如何做到让“全龄”人群接受自己的产品?小店只有14平方米,该怎么布局?一连串的问题,让她没了头绪。

《苏青小店“开店一件事”成长指南》。 苏报融媒记者 胡毓菁/摄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这里开店,不仅得到了苏州农发集团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姑苏区的很多帮扶。”刘姝说,姑苏团区委了解了她的创业想法后,为她送来了《苏青小店“开店一件事”成长指南》。这份指南包含了开店前的规划与筹备、开店中的注册与落地、开店后的运营与成长等内容,涉及政策支持、政务服务、组织赋能、权益保障、宣传引流等内容,为她的创业之路指明了方向。此外,姑苏团区委的工作人员还帮她申请了“门头换新”的资金扶持。

“千斗福豆坊咖啡”亮相市场后,刘姝又通过团区委组织的老字号与青年创业者对接会,与古城众多老字号品牌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有了进一步跨界合作的创新想法。中秋临近,通过姑苏团区委推荐的文创公司,她的中秋香干礼盒有了创意包装,刚推出就被订了5000多份。“‘成长指南’帮我从迷茫中走出来,我想把‘豆坊+’的概念做深,把‘千斗福’做得更好。”刘姝说。

顾客对豆乳拿铁“情有独钟” 。苏报融媒记者 胡毓菁/摄

今年以来,姑苏团区委联动区发改、经科、人社、市监以及辖区高校、银行、国企等部门、单位,聚焦苏青小店“筹备—落地—运营”全周期需求,整合政策支持、权益保障、组织赋能等20项服务清单,推出《苏青小店“开店一件事”成长指南》等系列政策和相关培训活动,缓解苏青小店“发展难”问题。

千斗福豆坊咖啡小店。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在发布“成长指南”的基础上,姑苏区还推出“苏青小店星级商家”认证体系、苏青小店“荡马路计划”等活动,着力破解苏青小店主理人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青年创业从“单点摸索”转向“体系支撑”,助力苏青小店在经营过程中少走弯路,实现快速成长。“目前,姑苏区已经吸纳了111家苏青小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成长指南’的知晓度,促进相关服务落细落实,通过‘苏青小店’主理人大赛、苏青小店青年探等系列活动,为苏青小店链接更多政策资源,以青年之力助推青春经济持续发展。”姑苏团区委书记卞玮佳说。(苏报融媒记者 胡毓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