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开通10周年,累计运送旅客13.5亿人次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06-22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 文 吉星 / 摄)从北京到上海,从天安门到石库门,1318 公里,3600 多天,京沪高铁开通运营 10 周年了!6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 10 年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 13.5 亿人次,累计行程超过 15.8 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 4 万圈。

10 年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 13.5 亿人次

  2011 年 6 月 30 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今年 6 月,已经开通运营 10 周年。10 年来,京沪高铁不断刷新着速度、创造着奇迹、打破着纪录,给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为中国高铁事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京沪高铁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严佐魁介绍,开通运营 10 年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 13.5 亿人次,年运量由 2012 年的 6553 万人次增长到最高峰 2019 年的 2.1 亿人次,增长了 2.3 倍。全线累计开行列车近 120 万列,日均开行列车数由开通初期的 131 列,增加到目前的 568 列;累计行程超过 15.8 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 4 万圈。京沪高铁有更快的运营速度,最高运行时速 350 公里,发车间隔最短只有 4 分钟,是当今世界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铁精准实施 " 一季一图 "" 一日一图 ",积极推行电子客票,静音车厢、刷脸进站、互联网订餐等服务,实行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深受广大旅客欢迎。同时,京沪高铁提升了旅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拉近了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转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城效应 " 优势凸显," 千里京沪一日还 " 成为日常," 双城生活 " 成为可能。

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发展新引擎

  严佐魁介绍,作为国家战略性重大交通工程和 " 八纵八横 " 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沪高铁联通 " 京津冀鲁皖苏沪 " 四省三市,沿线人口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 27%,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京沪高铁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沿线地区共享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有序流动带来的繁荣富足,构建起支撑东部率先发展的高铁经济走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他表示,京沪高铁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了技术、产业、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京津沪等大城市向沿线地区的转移扩散,实现地区专业化分工,同时带动了沿线旅游业快速发展。沿线许多城市以高铁为依托,建设 " 高铁经济带 "" 高铁新城 "" 高铁新区 ",重构了 " 城市版图 "。同时,京沪高铁还支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它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了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沿线的天津、廊坊等地疏解;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引领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京沪高铁还实现了铁路改革新突破。"2020 年 1 月 16 日,京沪高铁公司成功登录 A 股市场。这在我国铁路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实现我国铁路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股权化的重要突破,是国铁集团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直接体现。" 严佐魁说,京沪高铁上市募集资金总额 306.74 亿元,是 A 股市场历史上第九大 IPO 项目,也是 A 股市场近 10 年来最大的非金融企业 IPO 项目。上市后,京沪高铁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大经营范围,收购京福客专安徽公司部分股权,运营管理其管辖的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安徽段、郑阜铁路安徽段和商合杭高铁安徽段等高铁,对推动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京沪高铁积累了运营维护新经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高铁标准示范线,京沪高铁在运营维护方面敢为人先,成为我国高铁运维体制创新的 " 探路者 " 和技术创新的 " 试验田 "。

  10年来,京沪高铁委托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委托中国铁路北京局、济南局和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对京沪高铁进行运输管理,并将牵引供电和电力设施运行维修委托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进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保障了运输安全稳定,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

  京沪高铁还实现了技术创新强化安全管理。自主研制了中国标准智能钢轨快速打磨车原型试验车,创新研发了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还自主研发了无人机巡检、大跨度桥梁 PHM2.0 监测系统(预测和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种高新技术,为中国高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制定新标准。

  此外,在京沪高铁沿线还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在主要客站实现地铁对高铁安检的确认,与共享汽车、网约车等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在多个车站开通接送站约车服务,实现高铁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