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摇篮”20年!太仓本土化探索中德双元制教育培养人才一万名

来源:交汇点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09-27

  交汇点讯 今天(9月24日),中德(太仓)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了一揽子太仓市双元制本土化20周年活动情况,包括举办中德(太仓)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大会、2021中德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太仓论坛、第二届“太仓杯”中德高端制造工匠技能挑战赛、双元制本土化展馆开展仪式等系列活动。

  同时,会上就太仓对德合作发展、中德(太仓)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发展实践、健雄学院中德双元制教育的本土探索之路的方面进行交流。

  作为太仓重点推进的“三篇文章”之一,自1993年首家德资企业落户以来,太仓对德合作以“自下而上”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成效,打造了全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第一个建在县级城市的“德国中心”等10多项对德合作的全国第一和唯一,并被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这之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秘密武器”,“实体经济+双元制教育”是德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太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远峰说,太仓高新区是太仓对德合作的发源地、主力军和核心区,德企数量占全市的90%以上。太仓高新区的对德合作以产业为基础,引进德国高端制造业,促进中德产业合作融合纵深发展,也要充分利用德国在核心要素“人”培养方面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过去的二十年充分证明,太仓的“双元制”对形成德企集聚,推动德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太仓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建立了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此后,太仓依托在太德企、本土院校、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等多方资源,建立中德培训中心等十余个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等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累计培养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双元制教育在太仓生根、发芽、结果,离不开政府引导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太仓市教育局副局长顾新华介绍,2018年,太仓出台全国县域层面首个产教融合政策,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精准扶持双元制重点载体建设、重点项目开发、重点人才培养,如企业新建双元制培训中心补贴200万元,培养一名双元制学生补助1.5万元,成为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奖励50万元。“到2025年末,再新建双元制培训中心5个,进一步提升双元制服务经济发展贡献度。”

  目前,企业通过自建或共建,已建成10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参与企业也从德企延伸到民营企业。通过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与学校联合实施双元制教育,企业从人才“需求方”转换为“供给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健雄学校主导起草的全国首个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DB3205/T 1003-2020)发布实施,系统总结了太仓双元制职业教育近20年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模式,积极发挥标准化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年,由健雄学院主导、多家重点企业参与研制的苏州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 培训中心建设规范》(DB3205/T 1018-2021)正式发布实施,为构建我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持续夯实基础。

  从引进“德国模式”到制定“中国标准”,太仓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引入、消化、本土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正在深入推进双元制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积极贡献。扎实的人才智力支撑,让太仓对德合作不断走向纵深。

  太仓市商务局副局长王轶蕊说,目前,太仓已集聚德企395家,项目总投资超5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亩均产值、利润、税收分别达1400万元、150万元和110万元,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优势核心产业,并逐步向新能源、航空等领域拓展。

  作为中德务实合作践行者的太仓,将继续聚焦聚力做好对德合作这篇文章。以双元制引入太仓20周年为契机,太仓将进一步深化双元制本土实践,努力将双元制教育建设成为太仓“技能人才的供给仓”和“创新人才的储备仓”,全力打造国家级对德合作平台,使太仓对德合作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交汇点记者 范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