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竞逐新质生产力风口,助力低空经济“振翅飞翔”
近日,中国太保产险牵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成功组建“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意外险”共同体,此举为省内首创。随着无人飞行汽车试飞成功,低空经济持续出圈,全国超30省份将其纳入发展蓝图,鼓励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形成新质生产力。仰望天空,万亿级蓝海市场正徐徐拉开帷幕,发展画卷渐次铺展。
政策引领,铺就低空经济“助跑道”。“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产业发展,政策先行。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规划到 2030 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市场规模。一方面,政府打出土地供应倾斜、财政补贴精准投放、税收优惠减免、行政审批简化等“组合拳”,吸引众多新兴企业涌现,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呈现百花齐放之态;另一方面,要提高低空飞行适航审定能力,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配套基础设施,搭建飞行互通网络,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基础,着力打造“天空之城”。
技术加持,系好低空经济“安全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领域应用离不开技术保障,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研合作。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带来 “精准化革命”,通过“变量施肥”与“智能施药”提升农产品“质”与“量”,助力乡村振兴;低空遥感技术获取海量数据,提供精准的“城市发展指南”,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空间;叩开“国际合作”大门,无人机和轻型飞行器搭建起跨境新通道,“低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潮水般涌现,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空中的士”等“科幻服务”将照进现实。
人才引擎,助力低空经济迎来“起飞时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人才之于低空经济,恰是关键“原料”。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呼唤更多专业人才。有业内估算,仅无人机操控员这一岗位,人才缺口就达百万之巨。面对这一困境,各地积极探索破局之策,创新人才机制,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精心打磨人才“引育留用”的“生态链”。高校纷纷响应,开设飞行器设计、飞行操控等专业,着力培养“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职业培训机构也紧跟步伐,推出短期培训课程,为行业输送大量上手快、能力强的“实战型”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难题,低空经济必将“振翅飞翔”。
未来已来,竞逐风口。低空经济这股新兴力量,将以创新之姿,重塑行业格局,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生活日常,它是科技与产业的“焕新摇篮”,更是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的“有力杠杆”。相信在低空领域,我们会“飞”得更远。(余玲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