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科技引擎推动千年农耕文明焕新生 姬发荣

来源:姬发荣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6-21

夏至已至,农事繁忙。从北斗导航的无人农机到基因芯片的分子育种,从云端管理的智慧农场到金融赋能的产业生态......千年农耕文明在科技引擎的推动下焕发新生。

智能农机推动农业现代化。过去,农民顶着烈日抢收强中,是人力与时间赛跑的“汗水驱动”。而今,北斗导航无人收割机以厘米级精度作业,不仅实现24小时不停机,还能自动规划路径、避障返航,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装有智能传感器的播种机,可根据土壤湿度、温度实时调整下种深度与间距,确保“种在适墒期”。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国产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比五年前提高30%;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96%的麦收进度较常年快2-3天。以“算法牵引”的智能农机集群作业场景已成为“三夏”新风景,不仅延长有效作业时间,更将“黄金时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

“慧种地”重塑农业生产图景。在江苏苏州的智慧农场,物联网设备将田间环境、作物长势转化为实时数据流,AI算法结合气象预测生成灌溉、施肥方案。南京全域推广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搭载的智能监测系统,可自动调节粉碎粒度,既提升还田质量,又减少焚烧污染;植保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能精准识别病虫害区域,实现“靶向用药”,农药使用量下降40%。农田里的数据新农资如同大地延伸的“神经末梢”,让田间管理从“拍脑袋”升级为“数据决策”。数据显示,应用数字技术的农田,水肥利用率提高15%,灾害损失降低20%,真正实现了“藏粮于技”。

科技开启盛世农业新篇章。中国农业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技术正融入田间地头,不仅重塑了“三夏”的生产方式,更重构了农业的价值链。当科技既有“顶天”的锐气,也有“立地”的智慧;既能赋能“大国粮仓”,也能温暖“小农心房”.......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上,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如今,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千年农耕文明在智能引擎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姬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