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提速大物流 港口物流产业千帆竞发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6-1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变革进一步加剧。当互联网融合到传统产业,就催生了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衍生出新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互联网可以创造一切。处在“一带一路”建设交汇点的太仓,将如何抓住“互联网+”机遇,提升和做大物流业?
港口物流产业千帆竞发
谢先生是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经理,忙碌的业务让他更加依赖网络。这不,一批货物需要从张家港保税区运到太仓港,再搭乘日本航线运到日本,他设计好最优运输路径,便给海格物流华东公司的港口运输经理袁建飞发了一个电子邮件。早上一上班,袁建飞看到这个邮件,马上电话安排9辆白卡前往张家港保税区拖货,QQ联系日本航线的船公司预订船舱。
10时许,当记者走进袁建飞办公室时,这一切已安排得妥妥当当。在他的GPS位置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上,记者发现接到任务的9辆白卡已经抵达张家港保税区,公司的另外15辆货车分别在镇江、南通、嘉善等地。
“今天的物流再也不是几辆大货车跑来跑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袁建飞以海格物流为例,他说,他们庞大规模的自营车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靠的就是运输管理系统、GPS电子监控系统、客户自助服务系统和条形码系统等信息技术。如果离开了这些技术,他们就不可能24小时监控每辆货车,不可能随时找到每一个货物的位置,不可能为客户提供在线追踪服务。
像海格物流这样的物流企业,太仓有1000多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他们在海内外客商之间构建起货物畅通的通道,把华东、华南的客户连成一片,有效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缓解了上海交通拥堵压力,奠定了他们在行业内的决定权和主导地位。
“互联网+”时代款款走来
互联网被称为“第七大洲”,各国都可以在这个“信息洲”上,构筑覆盖全球的产业创新和商业营销网络。袁建飞表示,“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3至5年,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能化。
海格物流华东公司总经理刘新在海外工作多年,在国内的物流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对于“互联网+物流”有着深刻的认识。“‘互联网+物流’正在改变以往的物流运作模式,正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和智能物流。”刘新说,随着手持终端设备的开发和移动互联网APP应用的不断成熟,物流企业内部运作信息同步,分拣中转、装卸运输、揽收派送等环节将会更加协同有效。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太仓物流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中国联通太仓分公司港区分局局长陈应章表示,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企业小而散,没有专设的信息化部门或岗位,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射频技术和实时监控系统等技术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仓储、运输、搬运等物流环节人工操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单据处理成本和人事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寻找业务难、调车难、空载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互联网+”推动构建大物流
一家公司在各城市有20个分公司和办事处,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上报总公司,3名员工处理这些数据还忙不过来。陈应章帮助这家公司设计了一个网络系统,1个人处理这些事情轻轻松松。这说明“互联网+”嵌入物流,可以大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陈应章建议物流企业用大数据预测消费品类、规模、地域,以低成本提前运输到达消费地,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从最近的电商仓储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物流公司小、散、杂、弱等情况,急需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刘新表示,酱油属于粗重的物品,不适合网上销售。在接收海天酱油这一业务时,海格物流针对“网购族”的消费特点,把大瓶酱油拆分成小瓶酱油,组合胡椒粉、嫩肉粉进行销售,并根据季节调整组合品种,一举化解开了这一难题。这说明,“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大有可为,可以打造物流平台,盘活物流市场,做大自身规模。
“互联网+”时代,给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物流企业必须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实现智慧物流和多业态融合。太仓市要以港口为龙头,以“互联网+”为创新动力,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业务,实现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沿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记者 李孝忠)
港口物流产业千帆竞发
谢先生是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经理,忙碌的业务让他更加依赖网络。这不,一批货物需要从张家港保税区运到太仓港,再搭乘日本航线运到日本,他设计好最优运输路径,便给海格物流华东公司的港口运输经理袁建飞发了一个电子邮件。早上一上班,袁建飞看到这个邮件,马上电话安排9辆白卡前往张家港保税区拖货,QQ联系日本航线的船公司预订船舱。
10时许,当记者走进袁建飞办公室时,这一切已安排得妥妥当当。在他的GPS位置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上,记者发现接到任务的9辆白卡已经抵达张家港保税区,公司的另外15辆货车分别在镇江、南通、嘉善等地。
“今天的物流再也不是几辆大货车跑来跑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袁建飞以海格物流为例,他说,他们庞大规模的自营车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靠的就是运输管理系统、GPS电子监控系统、客户自助服务系统和条形码系统等信息技术。如果离开了这些技术,他们就不可能24小时监控每辆货车,不可能随时找到每一个货物的位置,不可能为客户提供在线追踪服务。
像海格物流这样的物流企业,太仓有1000多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他们在海内外客商之间构建起货物畅通的通道,把华东、华南的客户连成一片,有效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缓解了上海交通拥堵压力,奠定了他们在行业内的决定权和主导地位。
“互联网+”时代款款走来
互联网被称为“第七大洲”,各国都可以在这个“信息洲”上,构筑覆盖全球的产业创新和商业营销网络。袁建飞表示,“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3至5年,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能化。
海格物流华东公司总经理刘新在海外工作多年,在国内的物流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对于“互联网+物流”有着深刻的认识。“‘互联网+物流’正在改变以往的物流运作模式,正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和智能物流。”刘新说,随着手持终端设备的开发和移动互联网APP应用的不断成熟,物流企业内部运作信息同步,分拣中转、装卸运输、揽收派送等环节将会更加协同有效。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太仓物流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中国联通太仓分公司港区分局局长陈应章表示,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企业小而散,没有专设的信息化部门或岗位,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射频技术和实时监控系统等技术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仓储、运输、搬运等物流环节人工操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单据处理成本和人事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寻找业务难、调车难、空载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互联网+”推动构建大物流
一家公司在各城市有20个分公司和办事处,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上报总公司,3名员工处理这些数据还忙不过来。陈应章帮助这家公司设计了一个网络系统,1个人处理这些事情轻轻松松。这说明“互联网+”嵌入物流,可以大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陈应章建议物流企业用大数据预测消费品类、规模、地域,以低成本提前运输到达消费地,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从最近的电商仓储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物流公司小、散、杂、弱等情况,急需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刘新表示,酱油属于粗重的物品,不适合网上销售。在接收海天酱油这一业务时,海格物流针对“网购族”的消费特点,把大瓶酱油拆分成小瓶酱油,组合胡椒粉、嫩肉粉进行销售,并根据季节调整组合品种,一举化解开了这一难题。这说明,“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大有可为,可以打造物流平台,盘活物流市场,做大自身规模。
“互联网+”时代,给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物流企业必须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实现智慧物流和多业态融合。太仓市要以港口为龙头,以“互联网+”为创新动力,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业务,实现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沿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记者 李孝忠)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