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结果,在63个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县(市、区)中,太仓位列第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突出问题整改、聚焦服务保障水平、聚焦生态质量指数,高水平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路上,蹚出了一条新路。
美丽太仓我先行
PM2.5平均浓度在苏州最低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太仓的生态环境更加多姿多彩。
今年以来,太仓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环境质量首季争优专项行动要求,坚持聚焦本质治污,积极推动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3月底,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处于苏州最低水平。
今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项目共287个,截至目前,已完成207个,完成率72.1%。同时,持续推进燃油叉车淘汰更新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淘汰柴油叉车182台,新增新能源叉车74台。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水环境质量也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太湖流域重点行业直排企业深度治理工作,完成直排企业废水深度治理评估。推进太湖流域新一轮涉磷企业专项整治,对全市488家涉磷企业进行排查整治,建立“磷账本”,实施动态管理。选定重点攻坚断面,强化污染源头治理,推动支流支浜治理,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加密国省考断面主要干支流监测,不断提升断面水质达标稳定性,为确保全年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质增优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利用无人船、无人机等手段对国省考断面及周边开展走航监测,通过信息化手段协同攻坚污染防治。依托水质自动站,密切关注相关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围绕长江干流及9条通江河道加密监测分析,“一断面一方案”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形成所有断面全覆盖、所有数据全联网的水质监测监控预警体系,保障长江干流水质稳定。
重点企业“环保经理人”全覆盖
企业作为污染排放的主体,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
太仓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环保经理人”制度。目前,全市已实现重点监管企业“环保经理人”全覆盖。
为了加强企业环保经理人的管理,该局建立企业环保经理人动态管理信息库,将每一名企业环保经理人的专业能力、工作资历等关键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实行动态维护、继续教育和积分制考核;专门建立持证人员年度考核与执业企业的日常环保管理、行政处罚等挂钩制度,所在企业在环保方面一旦出现违规行为,环保经理人将被扣除一定的积分,如果分数清零,则取消“企业环保经理人”执业资格。
在日常工作中,太仓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企业环保经理人“互助互学,互查隐患”活动,加强线下互动交流。以区镇为单位组织企业环保经理人开展互查隐患活动,然后进行座谈。大家既就清洁生产、活性炭更换周期、有机废气收集处理等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各自存在的环保问题,丝毫不留情面。此举有力提升了大家的查漏补缺能力,健全了环境隐患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管控水平。
生态质量指数水平不断提升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
太仓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工作,优化环评手续。推进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联动,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宏观引领作用,促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质增效。
围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在今年开始实施新一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进一步优化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机制,科学提升本质治污能力、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围绕全市重点企业,相关部门主动开展环保“把脉问诊”,将执法与普法紧密结合,开展各类环境问题精准帮扶,为企业纾困解难。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调整和生态空间管控区成效评估,确保全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全要素感知体系建设,打造数字化生态环境典型应用场景。落实《太仓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探索开展太仓生态质量指数EQI调查,加强湿地、林地等保护,不断提升太仓生态质量指数水平。
以绿为笔,向新而行。在美丽太仓建设带动下,我市运用结构性思维统筹产、城、人融合,纵深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及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孵化,不断丰富田园综合体新业态。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太仓正在书写更多精彩纷呈的幸福故事,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绿色发展
2024年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太举行
东林村农业绿色发展获赞
本报讯(记者 王俊)5月28日,2024年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太仓举行。苏州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有关粮油企业代表来到东林村,深入了解该村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果,深刻感受绿色发展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增长潜力。
近年来,东林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新典型。东林村合作农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围绕“一控二减三基本”目标任务,走出了一条具有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特征的东林之路。比如,与江苏省农科院、南农大、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实现百分之百自产基质料育秧,育秧基地配备四层育秧架、防虫网遮阳棚、温湿度调控设施、雨水收集系统、自动喷滴微灌系统,同时在化肥、农药上实现各减量50%的目标,金仓湖优质生态大米实现欧洲标准生产。与江苏省太湖办合作建成东林合作农场土壤氮磷拦截工程,将发酵装置、猪羊舍、水稻果园、微水池有机整合,形成农业能源综合利用体系,服务循环农业生产。
东林村“四个一” 生态循环模式多次获央视新闻报道,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守护碧水
开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系列活动
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
本报讯(记者 肖朋)在第33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我市开展了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的系列宣传活动,动员公众关注水资源,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树立绿色文明发展观念。
活动中,相关部门开展了突击检查,把控节水源头。市水务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对某家居市场开展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及水效标识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对商户和消费者普及水资源现状、节水小窍门等,让节水观念融入公众心中。
同时,市水务局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了“污水化清流 护水沁童心”走进城东水质净化厂活动。同学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以实境课堂节水教育的方式,了解厂区分布结构、建设历程和污水处理流程,在车间参观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见证污水变清水的全过程。
此外,在节水宣传周期间,相关部门还开展了节水进学校、进企业、进公共机构等活动。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赴沙溪镇第一小学开展《珍惜水资源》节水知识科普讲座;赴盛达电泳、鑫海码头等企业开展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与节水政策宣传;在便民服务大厅等公共机构展示节水宣传海报……倡导公众从点滴做起,进一步优化用水方式,提升用水效率。
攻坚一线
众人齐动手提升环境质效
本报讯(记者 薛海荣)为进一步提升生态品质,营造整洁有序城市环境,日前,全市各区镇围绕净化、序化、美化、亮化、绿化的相关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
据了解,璜泾镇通过摸排,进一步加强渣土清运监管,确保渣土的合规运输和处理。该镇前期共计摸排建筑垃圾堆放点30处,目前27处完成了清理,3处正在进行消纳点备案,累计清理建筑垃圾11.5万立方米。该镇还严格落实“一日两巡”制度,压实基层巡查职责,做好留痕备查;联合执法,利用机动巡查和定点设卡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偷盗”。陆渡街道聚焦18项重点任务要求,各村(社区)与综合执法局、联动中心、垃分办、项目办和环卫等部门协同联动,同工地建设方签订建筑工地渣土、泥浆管理承诺书,引导在建工地规范运输、处置建筑垃圾。
当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一盘棋,各区镇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下一步,市攻坚办将强力推进各项重点整治工作任务,切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美丽太仓看城发
城发集团扮靓城市“容颜”
本报讯(记者 阚亚方)下好绣花功,干出精细活。连日来,市城发集团充分发挥城市运营主业优势,打好“组合拳”,全力配合推进全市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
市城发集团旗下环发公司从提高环卫作业标准和精细化保洁水平入手,按照“全覆盖、无缝隙”深度保洁要求,聚焦主次干道、商业广场、沿街店铺、公共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加大保洁力度和频次,全方位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逐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市城发集团还精准对症施策,全力解决在市容市貌治理过程中的“城市顽疾”和突出性、多发性问题。比如在照明绿化管养方面,深入排查所负责区域内城市照明、绿化环境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抢抓补苗黄金期及时补植死苗、缺苗区域,更换时令草花、消除黄土裸露;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路灯、景观灯进行集中整治,“织密补盲”照明网络,消除安全隐患。
农贸市场和停车管理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城发集团旗下利民公司对管理的农贸市场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全面清扫市场内外公共区域,做到卫生无死角、垃圾不积存;加强检查督导,对商户占道经营、乱吊乱挂等行为进行整改,教育引导经营者充分落实主体责任,确保经营场所整洁有序。市城发集团旗下太易停公司对所属公共停车场(点)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场点内划线清晰、环境干净整洁、设备设施完好,建立“现场人员及时反馈——后台人员及时派工——维保人员及时修复——检查人员及时验收”的闭环工作流程,切实做好停车场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维护工作。
协办单位
太仓市污防攻坚办
太仓市发改委
太仓市水务局
太仓生态环境局
太仓市城发集团
本版统筹:徐盛兵 本版摄影:计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