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倩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港区成立30周年。港区将践行“四敢”精神,勇当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开路先锋,做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这篇大文章,推动主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持续掀起项目引建热潮,奋力建好市域发展副中心,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为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作出“港区贡献”。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半年初见成效
自去年8月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太仓工作会议以来,港区将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作为“第一战略”,主动加强研究谋划、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奋力开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临江产业特色彰显
集中力量提升临港产业规模质效,港区新引进总投资80亿元的华能太仓支撑性电源、30亿元的博马科技中国总部、3.5亿美元的爱乐买冷链等项目86个,总投资462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实施2022~2023年度太仓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62个,总投资558.7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生物港四期、夸特纳斯、斯凯奇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宝洁供应链创新中心、INGCO 电动工具全球总部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中化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落户港区,将成为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央企。持续壮大沿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港区获评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规上物贸企业实现营收近1400亿元。在太制造安装的全球最长、超大型集装箱船于2月10日在港区出发试航。成功落地华东地区港航物流领域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新增太仓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太仓外轮代理有限公司2家国家4A 级物流企业,太仓物流园位列2022年度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0强首位。全省首家跨境进口莱鸟中心仓、苏州首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开仓运行,综保区跨境电商出区包裹单量突破10万单。
港城品质提档升级
港城广场1号楼项目全面启动装修改造工作,年内港口管委会、港区管委会将进驻。创元集团高端酒店项目已形成改造方案,正加快报批,待申领施工许可证后,通过临时办公场所过渡,立即腾空现有办公场所,加快开展酒店改造工作。集口岸服务、航运服务、船员服务等于一体的港航大厦启动方案规划设计,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项目已确定项目选址,坚持边建设边运营。港区医院主体结构封顶,港城二小建成投用,港区人才公寓大幅增加,区域集中供暖项目开工。全市域快速路网加速构建,总投资43.7亿元的龙江路快速化工程加快建设,沪宜高速苏沪省界至太仓北枢纽段、太仓港南疏港高速进入报批阶段,长江大道、协鑫路等一批道路完工。
当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主战场
壮大“两个千亿”量级
大力发展船舶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拓展延伸体外诊断(IVD)产业链,加快临港航空航天产业园、星河动力等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气体船建造基地、百亿级临港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特色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壮大临港产业“千亿”量级。建设高能级枢纽网络,打造区域性贸易中心,专班化推进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建设,打响“建总仓、到太仓”品牌,力争三年内现代物贸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加快发展高能级航运服务业,着力引育航运龙头企业及区域总部,积极发展船舶信贷、融资租赁等特色航运金融业务。
深化运用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着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力争今年全年签约落户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2个以上。加强总部型、税源型、平台型物贸项目招引。持续壮大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欧美资企业三个特色企业集群,推动中化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年产值超百亿元央企。
全力以赴抓开工、抢进度、促投产,形成更多实物量和投资量。提速推进华能支撑性能源、斯凯奇二期、夸特纳斯等30个太仓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博马科技、恒度生物、利洁时二期等23个新建项目上半年全面开工,范斯特一期、左旋星生物、宝华压缩机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诉求快速响应、重大事项会办、定期问效督办等机制,量身定制审批流程“一张图”,落实专人全程“精准帮”,推动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加强项目投资协议履约管理,确保项目依约按时有序推进。
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打造太仓政务服务新标杆。持续推进全链审批赋权承接,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类型全覆盖,独立高效开展海绵城市专项方案审定验收。推进港区开办便利店“一件事”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完善重点企业挂钩联系服务制度,推动干部下沉、服务下沉。
加速释放创新活力
上线运行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对企业和产业地块“精准画像”。积极拜访落户港区的央企总部、外企总部,大力促投、促产、促税。加快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更大力度盘活土地资源,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力争创成苏州市级智能车间5家以上、省级智能车间2家以上,苏州市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星级上云企业10家以上,两化融合体系认定企业3家以上。全力推动企业上市取得突破,助力区内一批企业早日成功上市。
着力建设长江智慧港,加快构建“两园一长廊”创新格局,开工建设太仓港科创园二期,全力推动生物港、同创科技、对德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科创载体。探索设立美国、英国离岸创新中心,新建北京、深圳、西安在岸飞地,构建本地+飞地+离岸的全球协同创新中心体系,力争全年高企认定不少于80家,获评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围绕港区优势产业领域、重点创新方向,加快集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人才项目超百工程,确保全年落户产业创新集群重点人才项目不少于100个,姑苏以上人才获评数不少于14个,国家级人才有效申报不少于48个。开工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持续做好人才企业投融资工作,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系统化、精细化水平。
依托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深入实施《太仓港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着力拓展加工制造、保税研发、保税维修等功能业态,深入推进跨境电商集聚区建设,提升综保区整体发展水平。强化与苏州自贸区的联动创新发展,积极复制推广改革经验。积极争取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港城建设、项目引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市场化发展水平,用三年时间实现资产“翻一番”目标。推进区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镇改街道”步伐。
提升港城功能品质
完成港区(浮桥镇)国土空间总规、港区详规全覆盖、《浮桥镇村庄规划》等规划报批,完成港城中心区7.92平方公里概念规划,深化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促进七浦塘南北两岸融合发展。围绕“聚人气、优业态、增活力”,完善商务楼宇、高端酒店、海员服务设施等城市配套,抓好餐饮、文旅等领域招商,专班化推进港城商务中心、管委会办公楼改造等项目,竣工投用区域集中供暖、港城广场1号楼改造等项目,提速龙江路快速化、滨江大道南延等项目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
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用好郑和文化资源,提档升级郑和公园,打造长江口“网红”打卡地。做强集体经济,推进荷池商业街等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项目,不断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力争村均稳定性收入超1400万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落实“保健康、防重症”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投用港城二小、港区幼儿园、九曲幼儿园,积极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港区医院建设。全面提速港城核心区动迁进度,稳步做好北沿江高铁、滨江大道北延、岳鹿路延伸段等重点项目征迁工作,确保重点地块“清零”按期完成。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层层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深化危化品、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化解一批重大风险隐患。坚持和完善工业企业红黄牌分类警示制度,加强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制定工业厂房出租管理规定,推进群租厂房规范化整治提升。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做好化工园区限值限量工作,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一厂一管”5号站房稳定运行。持之以恒抓好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河长制改革,实施新塘闸断面整治提升工程,加快和平河、光华河等劣V类水体整治销号,全力争创苏州市级示范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