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我们工作日要上班没时间,没想到法官和调解员能在休息时间联合办公,及时帮大家解纷,我们只要跑一次,还不需要交诉讼费,节省了维权成本。”日前,不少当事人对市法院和娄东街道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高效解纷的做法点赞。
近日,市法院在处理涉及某培训机构系列纠纷过程中,在征得其他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依托法官的专业优势、基层调解组织的地缘优势,与娄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就180余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进行联络对接,并安排法官联络员为诉前调解提供专业指导,街道调解员则负责前期沟通和材料整理。经过充分准备,法院速裁团队前往娄东街道进行现场联合办公,实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全流程处理纠纷。
市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纠纷处理中,法官、调解员还了解到部分当事人因工作原因,无法前来处理纠纷,于是加班进行调解和司法确认。同时,针对受疫情等原因影响不能来到现场的异地当事人,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办案模式,推行“互联网+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办案模式,让当事人“足不出户”解决纠纷,提升为民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最终,在市法院和娄东街道的共同推动下,180余起案件签订诉前调解协议,并经法院速裁团队司法确认,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真正用心将实事办实,将为民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近年来,市法院积极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社会成效明显。针对娄东街道发展实际,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市法院还与娄东街道共同签署了《社会治理诉源共治合作框架协议》,在开展法治宣传、指导人民调解、完善诉调对接、优化司法确认等方面共同发力,建立健全沟通协调联络机制、矛盾纠纷预防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人员队伍培养机制,通过示范性调判,打通群体性纠纷从调解处置到司法确认的一站式全流程处理体系。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诉源治理步入法治化“快车道”。
下阶段,市法院将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源治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诉调对接的领域和范围,完善诉调对接程序和机制,推动纠纷化解平台的搭建,畅通与纠纷属地及相关部门沟通联络,从而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