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
社交自觉症、社交牛逼症、社交牛杂症……不少网友发现,除了以往大家熟知的社交恐惧症,最近网络热词又增加了不少,而这些新词又都跟“社交”有关。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不同,交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网络热词
反映不同社交症状
针对社交症状的不同表现,网络上出现了不少热词。热心网友甚至一些专家等,专门为这些词语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注解。
有专家表示,从医学上分析,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很多人将社交恐惧症与腼腆内向混为一谈,但两者存在一定区别。内向的人可能在社交方面缺乏优势,但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内向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这是和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一样的地方。
社交恐惧症的反向极端表现,是社交牛逼症,指在公共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毫无包袱且肆无忌惮地散发着自身魅力,并乐在其中。“人来疯”是社交牛逼症人群的别称,放飞自我是他们的外在表现,骨子里反映了他们不在意世俗眼光的不俗品质。他们有一句经典名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社交牛杂症是介于社交牛逼症和社交恐惧症之间的一个概念,其实是一种在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牛逼症之间来回切换的社交症状,同时具有社交恐惧症的唯唯诺诺,又具有社交牛逼症的天不怕地不怕。这类人通常跟朋友在一起会变成“人来疯”,而和陌生人在一起就又会变成社交恐惧症。
在几个社交症状中,社交自觉症是最被称道的。社交自觉症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都能恰到好处,有分寸感,不给他人造成困扰。社交自觉并不是单一的指情商或是教养,而是一种综合表现,其背后藏着一个人的品行和社交智慧。
社交症状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网友“静静”是名牙医,最近她干了一件自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生平第一次,主动邀请别人跟她做好朋友。“我没有要好的女性朋友,两个人感觉性格挺投缘的,所以我鼓足勇气主动问她能不能交朋友。”“静静”说,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表示要跟人家交朋友,甚至还提前准备了一堆理由,如住在同一个小区、两个人的孩子可以一起玩等等,甚至还将对方小孩的牙齿问题都给“包揽”了下来。“交朋友”成功后,“静静”跟儿子炫耀说:“看妈妈勇敢吧,主动交朋友了”。
很多人觉得交朋友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静静”来说,这次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克服了社恐。“静静”迈出这一步需要多大的勇气,另一个网友“肉肉”深有体会,因为她也一直在与社恐作斗争。作为媒体人的“肉肉”,其实很不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出于工作需要,她几乎每天都需要跟陌生人去接触,为此她很能体会到社恐的人对于与陌生人接触是多么抵触。
社交症状,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影响他人。这几天,网友“啊呜”跟朋友吐槽工作中遇到的不开心。“啊呜”的一个男同事跟她讨论工作事情,但这名男同事拿手机给正坐着的“啊呜”看东西时,他自己也俯下身来,头都快碰到“啊呜”,这让“啊呜”觉得很不自在。受这种困扰的还不止她,网友“小气”也说,有一次一个男同事让她在电脑上改东西,手指电脑时整个上身都倾向了她,感觉都快把她“圈”了起来。
人与人交往 要有“分寸感”
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各异,如果在社交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感,有时打扰到了别人自己也不知道。
作家三毛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心中始终有边界感、不越界,与人相处时才能给对方舒适感。就像有网友说的,很多时候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冷淡,而是一种智慧和清醒。温暖过了头,就是炙烤,同样很难受。而社交自觉的人恰好相反,他们说话、做事会顾及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眼里、心里总装着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能自觉、主动地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在言语上用词恰当,让双方能自在地共处,那你就有社交自觉症,社交中很有自觉性,并能尊重对方的心理感受。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边界,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有网友建议,每个人都可以遵从自我感受建立自己的社交边界,这样在人际交往中才不会觉得不舒服,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困惑中。明确了自己的边界点,可以让对方更加了解相处的界限,也保护自己的社交尺度不被他人所侵犯。同时,尊重对方的社交习惯也是维护共同的社交环境,给予尊重能让对方感到社交的舒适性。不论多么亲密的关系,都要给予对方一定尊重以及空间,了解对方的边界点,尊重对方的社交习惯,这样才有利于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