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阚亚方)眼下正是稻谷颗粒归仓的重要时节,记者在太仓市祥新农场专业合作社看到,合作社新建的粮食烘干中心、粮食加工中心内一片忙碌景象。原来,该粮食加工中心的设备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无论设备还是技术在全市数一数二,除了加工自家农场的稻谷,更有不少委托加工的客户慕名而来。
当天,农场正在为上海嘉定区华亭镇加工400吨大米,只见装着稻谷的车辆时不时地开进农场。在粮食加工中心的核心区域,12台日本原装进口的碾米机正开足马力加工来自上海华亭的订单。进入这套机器的每一颗稻谷都会经过去杂质、色选、长度分级、抛光等工序,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极高,颗粒晶莹饱满,且没有杂质杂色。待工作人员打包完成,这一袋袋大米便装上了运往华亭的卡车。
据了解,此前祥新农场收获的稻谷只能依靠小米机进行加工,每小时加工量不到600公斤,且碾出来的米难以避免有杂质、发黄或碎米的情况。农场今年刚建好了粮食烘干中心、粮食加工中心及仓储中心,并从日本引进了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总投入约1500万元。“目前我们每小时可加工稻谷2吨,不仅加工效率提升了,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也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客户的肯定。”农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祥新农场自己的稻谷量在800吨左右,加上太仓其他区域及上海的订单,总计划加工量已超过2000吨。“新的粮食加工中心每年预计加工量约1万吨,剩余的加工能力可以随时承载农场以外的加工需求,实现不断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