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万商云集“赶会”忙 映照中国经济强劲韧性
特约评论员/张全林
送走消博会,迎来广交会,各方商家络绎不绝赴中国“赶会”,透出我国经济强劲复苏态势。
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5日在广州开幕,将分三期持续举办至5月5日。本次广交会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次全面线下举办,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再次引来世界注目。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因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一向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全面复展,将为全球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提供新机会。世界在分享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也给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注入了动能。
世界共享商机的大舞台,新朋旧友深化合作的大场景。“中国第一展”,魅力冠天下。本次展会,有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近50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其中不乏超过200人的大型团组,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德国麦德龙等53家头部跨国企业参会求商。已走过66年的“老广交”,不断展现新成色。中外客商既可以“屏对屏”,又可以“面对面”。盛举之下,透射出无限商机。从首届广交会迎来19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本届广交会,“朋友圈”扩大了10多倍。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广交会已经成为中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各类优质供应商碰头于此,为各国企业送上更多拓展业务的良机。
广交会火热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贸是产业的镜像。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馆新、结构优、成色足。国际贸易新趋势和市场新需求,催生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孕婴童用品、“银发经济”等新品,新参展企业超过9000家,其中不少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他们引领制造新方向,也标志着经济质量的提档升级。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展区,格外抓人眼球,广东嘉腾大显风头,带来能托举近百吨货物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参展。“新面孔”身手不凡,“老广交”风头正劲。从产品升级到场景创新,从品牌联动到数字化互动,广交会常客格兰仕又推出扫码预制菜微波炉等新品,志在靠品质赢人,“种草”国际市场。外贸的韧性、活力与转型,反映产业的变化。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结构、展品变化,跳动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中国市场红利,惠及天下商客。广交会是造福世界的盛会,是我国持续扩大开放、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消费市场,中国能为各国优质产品提供广阔行商空间。本届广交会进口展规模再扩,首次在三个展期均设置进口展,面积达3万平方米,较疫情前增长50%。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508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占73%。我国经济继续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基本盘强韧稳固,商业、贸易与投资需求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借力广交会,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作用。广交会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搭上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快车提供平台。(张全林)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