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个人 温暖一座城 凡人善举照亮我们的家园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3-31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
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地上有白色垃圾,你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吗?有人在大街上乱贴小广告,你会上前制止吗?开车经过斑马线时,你会停下来礼让行人吗?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每人迈出一小步
社会前进一大步
一大早,南园社区的热心人李文虎就在自己的车库中忙碌开了——锯木材制作小板凳,这是他奉献爱心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退休后有很多空余时间,做小凳子送给有需要的人,让自己发挥余热。”李文虎说,10年来,他制作了七八百只小凳子免费送人。不论是楼道中的邻居、附近清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还是陌生的过路人,他们都曾收到过李文虎做的小凳子,也都曾感受过这张小凳子传递出的温暖。
早晨7时左右,朱棣文小学门口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一位老人挥舞着红旗,帮助交警指挥交通,护送学生过马路。他叫施宝常,也是学生口中的施爷爷。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做义务交通协管员,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为孩子们筑起上下学路上最坚实的安全屏障。施宝常说,创建文明城市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前进一大步。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动员大会召开以来,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如今, 市民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像李文虎、施宝常这种无私奉献的市民越来越多了。
公益社会组织
为文明城市增能
3月21日下午,沙溪高级中学高一(3)班的林秀娟和其他5位同学一起,来到沙溪镇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他们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按摩,给予老人精神关怀和心灵慰藉,温暖了老人们的心。今年年初,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沙溪高级中学发起了此项公益活动后,收到了500多名学生的报名信息。该中心负责人孙陈说:“通过与老人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孩子们奉献社会的精神,传递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教老年人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对单亲家庭给予心理援助,培训残疾人帮助其寻找工作,帮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鼓励癌症患者互助康复……在太仓,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这些社会组织开展的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已成为太仓这座城市的文明风尚。
截至昨天,在市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852家,备案的有1412家。这些社会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从事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向社会公共群体捐赠财物,奉献时间、精力和知识等,参与慈善、救助、帮扶等服务。
志愿服务精神
照亮城市文明
“昨晚休息得好吗?身体有没有疾病?”“请你在这里填写一下表格,等会检测合格后就可以献血了。”3月29日上午,来自义工联合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徐启元在太仓血站的流动献血车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一名志愿者,徐启元经常到献血屋值班,宣传无偿献血理念,传播慈善公益文化。
上周五,桃园社区志愿者宋崇玉在社区内巡查时,发现桃园新村112幢楼道内灯坏了,还有一处下水道堵塞。随后,她马上就向社区反映,社区联系维修人员及时对两处问题进行了修理,社区居民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
在太仓,志愿服务处处可见,志愿服务精神处处可感。“啄木鸟”志愿者,发现不文明现象或是各类问题,会用手机拍摄下来,第一时间上报至“太仓12345热线”微信平台;平安志愿者,看到安全隐患,马上就会向村、社区反映,及时消除隐患;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对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阻……538个志愿服务团队,6.8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这带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基因的志愿服务花朵,在太仓格外芬芳。(记者 邢智丰 阚亚方)
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地上有白色垃圾,你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吗?有人在大街上乱贴小广告,你会上前制止吗?开车经过斑马线时,你会停下来礼让行人吗?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每人迈出一小步
社会前进一大步
一大早,南园社区的热心人李文虎就在自己的车库中忙碌开了——锯木材制作小板凳,这是他奉献爱心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退休后有很多空余时间,做小凳子送给有需要的人,让自己发挥余热。”李文虎说,10年来,他制作了七八百只小凳子免费送人。不论是楼道中的邻居、附近清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还是陌生的过路人,他们都曾收到过李文虎做的小凳子,也都曾感受过这张小凳子传递出的温暖。
早晨7时左右,朱棣文小学门口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一位老人挥舞着红旗,帮助交警指挥交通,护送学生过马路。他叫施宝常,也是学生口中的施爷爷。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做义务交通协管员,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为孩子们筑起上下学路上最坚实的安全屏障。施宝常说,创建文明城市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前进一大步。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动员大会召开以来,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如今, 市民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像李文虎、施宝常这种无私奉献的市民越来越多了。
公益社会组织
为文明城市增能
3月21日下午,沙溪高级中学高一(3)班的林秀娟和其他5位同学一起,来到沙溪镇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他们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按摩,给予老人精神关怀和心灵慰藉,温暖了老人们的心。今年年初,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沙溪高级中学发起了此项公益活动后,收到了500多名学生的报名信息。该中心负责人孙陈说:“通过与老人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孩子们奉献社会的精神,传递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教老年人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对单亲家庭给予心理援助,培训残疾人帮助其寻找工作,帮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鼓励癌症患者互助康复……在太仓,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这些社会组织开展的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已成为太仓这座城市的文明风尚。
截至昨天,在市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852家,备案的有1412家。这些社会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从事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向社会公共群体捐赠财物,奉献时间、精力和知识等,参与慈善、救助、帮扶等服务。
志愿服务精神
照亮城市文明
“昨晚休息得好吗?身体有没有疾病?”“请你在这里填写一下表格,等会检测合格后就可以献血了。”3月29日上午,来自义工联合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徐启元在太仓血站的流动献血车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一名志愿者,徐启元经常到献血屋值班,宣传无偿献血理念,传播慈善公益文化。
上周五,桃园社区志愿者宋崇玉在社区内巡查时,发现桃园新村112幢楼道内灯坏了,还有一处下水道堵塞。随后,她马上就向社区反映,社区联系维修人员及时对两处问题进行了修理,社区居民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
在太仓,志愿服务处处可见,志愿服务精神处处可感。“啄木鸟”志愿者,发现不文明现象或是各类问题,会用手机拍摄下来,第一时间上报至“太仓12345热线”微信平台;平安志愿者,看到安全隐患,马上就会向村、社区反映,及时消除隐患;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对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阻……538个志愿服务团队,6.8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这带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基因的志愿服务花朵,在太仓格外芬芳。(记者 邢智丰 阚亚方)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