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杉”色间 发展落新篇
今天是全国生态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今年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两山”理念破除了“竭泽而渔”的发展桎梏,开创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
二十载光阴流转,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步伐不曾停歇。在太仓38.8公里长江岸线中,位于璜泾镇的长江林场是颇为亮眼的绿色斑块。它由长江边芦苇荒滩围垦而成,从20世纪70年代,知青投身林地建设和生产劳动开始,就一直是太仓守护长江岸线绿色发展的密钥。
在半个世纪的跨度里,在人与自然的合力塑造下,长江林场的景象已经超出了当年的想象:高大的水杉,沿随塘河密布,枫树、香樟、银杏等树种因时节不同,展现着各自的色彩;树屋、索道、皮划艇、露营帐篷等掩映林间,带来别样的生机活力;林场周边的地块,已化为连片的耕地、林地和湿地,成为候鸟的迁徙驿站。
长江林场是太仓践行“两山”理念的典型案例,它的保护与发展历程,也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守望江畔林海
“注意观察树皮的纹路,纹路越宽,树木的长势越好。”许耀刚是长江林场的退休护林员,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他是这片林地的“守望者”,进行着杂草清理、树木养护、环境保护等工作。尽管退休已有两年时间,他还是时不时回来看看。
当被问及长江林场的发展历程,许耀刚拍了拍石子路边的水杉树,回忆道:“一开始我们主要在这里种水稻、蔬菜和果树。林场处于内外江堤之间,一到雨季,江水泛滥,庄稼很容易淹死。后来,为了保护长江江堤,开始逐步腾退种树。我们把一棵棵小树苗种下去,种了几十年,现在已经绿树成荫。”许耀刚告诉记者。
如今,林场约有2万棵树,主要是香樟、水杉和银杏。“有几棵水杉是我刚到林场工作的时候种的,那时候才1米多高,现在长成10米多的参天大树了。”许耀刚说。
还地于林,还江于民
在长江林场不远处,濒江浅滩有一处“秘境”——白茆口生态湿地,这里有寂静的芦苇荡和成片的树林。
“2019年,我第一次来白茆口湿地,湿地西边有一片厂房,当时只观测到一些常见鸟类。等我第二年来的时候,发现那片厂房被拆掉了,后来还种上了农作物,并且保留了芦苇滩、池塘、果树林等,对于鸟类栖息、繁衍很友好。”苏州林学会生态调查员郑炜告诉记者,他们记录到的鸟种从首年观测到的50多种,到今年已经增长至163种,其中还有不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有一年在这里最多观测到2000多只灰头麦鸡,这个数量在苏州范围内很罕见,充分说明太仓当地生态保护的成效。”郑炜补充道。
2020年起,太仓统筹开展国土空间全域整治,璜泾镇推进岸线生态修复,“还地于林,还江于民”,由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画面在这里频繁显现。
郑炜提到的厂房拆迁就是璜泾镇长洲村推进岸线生态修复的成果之一。长洲村将生态岸线修复作为日常工作推进,自沿江的渔船整治,到近几年的沿江企业搬迁等,村里共整合土地228.33亩。“其中21亩作为林业用地,剩余土地作为农业用地。”长洲村党委副书记马健表示,对复耕的江边土地不再开发,大规模开展江边绿化,逐渐复原生态自然循环。随着江岸复绿,新海、长洲、新明、新联、荡茜五个村也提档升级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沿江废地变林地、变农田、变花海、变游园,“绿水青山”成为村民的“隐形财富”。
“高颜值”转为“高产值”
为生态留白,是长江岸线拆违之后的主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如何利用好沿江这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为“金山银山”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增收呢?太仓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是沿岸“地标性”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它的实施、运营成了这一生态和发展之问的有效回应。
长江林场探险公园负责人冯哲回忆起2021年初次到璜泾选场地时的情景,他告诉记者,彼时璜泾镇正处于腾退老旧厂房和产业腾挪的过程中,对于农文旅项目抱有欢迎和支持的态度。“通过灵活利用千亩林场资源,不仅能带动生态旅游,更能带动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这块场地包含大片森林、草坪还有周边的湿地,对于户外探险、生态博物研学之类的活动来说,更有沉浸感。”冯哲说道。
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融合千亩林场、长江景观、生态岸线、随塘河等生态资源,开设了长江观景、林场探险、户外露营、水上运动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冯哲提到了“最小干预度”和“在地化”两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不改变林场原貌,没有大拆大建,对自然生态影响越小越好,以实现文旅价值和生态保护的平衡。冯哲介绍:“树屋临河而建,通过榫卯技术拼接而成,不需要对现场进行大面积的铺装和扩路,甚至还能拆卸。整个颜色的设计基本上接近树皮的颜色。”此外,林场·1974作为对室内活动的补充,其场地是由闲置的废旧厂房改造而成,划分成了长江地理科普馆、多功能会展中心、稻田咖啡馆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在太仓农业、产业和文旅发展领域的方方面面。如今,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成了热门打卡点,带动当地增收。冯哲告诉记者,目前,长江林场探险公园近9成游客来自上海,每到节假日,树屋总是满房状态。此外,基于户外活动的公司团建等也十分抢手,需提前一个月预订。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