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守护者:战吗?战啊!
在太仓的各个村、社区都活跃着一批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平时他们是居民的贴心人,热情帮助居民解决或反映各种问题;现在他们又成了家园守护者,扫楼收集信息、协助看守卡口、配合核酸采样,疫情防控线上,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薛艳冰:
发挥余热守护大家安全
擦桌子、扫地、整理桌椅、准备医务人员所需的装备……4月15日清晨5时30分,家住华侨花园的薛艳冰阿姨来到小区物业大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当天上午的区域核酸检测做准备。
早上6时30分,华侨花园小区核酸检测点位开始运作。薛阿姨又带着医务人员为小区内不方便出门的特殊人群上门采样。“你好,我们来上门采样了,身体好点了吗?”薛阿姨不仅熟悉小区环境,而且还有着出色的沟通能力,在她的带领下,当天华侨花园小区内的上门采样工作高效完成。
薛艳冰是娄东街道滨河社区华侨花园小区的居民组长,并负责协助社区统筹华侨花园小区居民组长、楼栋长的工作。
疫情防控工作中,经验丰富的薛艳冰更是挑起大梁,对自己负责的8幢、10幢、12幢居住人员信息了然于胸,她确保了宣传、摸底“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她给自己负责的3幢楼共计100多户住户发放采购通行证,这3幢均为6层楼,她一层层地爬楼梯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并向居民们解释通行证的使用方法,强调使用次数和使用场景的限制。遇到住户不在家的情况,她则要往返几次,直到通知到每家每户。
薛阿姨说,“我退休了,正好发挥发挥余热,出来做做志愿者,小区安全了,我们大家也都安全了。”
张萍:
精力十足甘当跑腿员
4月16日,城厢镇各社区都没有开展区域核酸采样,通常这种不采样的日子张萍会轻松一些,但当天她还是很忙。因为她所在的恒洋花园也要设立采样点,采样点的布置工作由包括她在内的3人一起完成。
恒洋花园共有220多户人家,700多人,张萍是居民小组长兼楼栋长。选址、找电源、搬运采样帐篷和桌椅……早上7时多,张萍和两个伙伴就忙开了,采样点设置在小区中的小游园里。一开始他们把帐篷设在小游园的东侧,后来又觉得向西一点更好,又一起把帐篷挪到了西侧。帐篷布置好了,大家又觉得宣传横幅有一点皱,决定重新悬挂,他们说,小区采样点第一次投入使用,一定要做到最好。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有的居民也跑来一起帮忙,大家都为不用出小区采样感到高兴。
为了忙好居民的事,张萍一直风风火火,精力十足。她告诉记者,这一阵,她每天都是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核酸采样的日子,她早上四五点钟就到位。张萍负责各个点位的后勤工作,守在社区,点位上需要采样管、口罩、消杀用品、矿泉水甚至降温用的冰块等,就给她打电话,她准备好就骑电瓶车送去,然后再回到社区。不采样时,张萍就和大家一起守卡口、登记信息。
张萍说,为了防控疫情,医护人员、社区人员、志愿者都起早摸黑,她也帮不上什么大忙,能帮着跑跑腿就很高兴。
杨静刚:
主动请缨冲在抗疫一线
当村里发动广大村民参与到出入口值守时,璜泾镇永乐村18组村民小组长杨静刚第一时间响应。“夜里的班,排给我。”杨静刚主动请缨。
杨静刚是党员,同时也是退伍军人,疫情期间,他始终冲在最前面。他第一时间加入村级抗疫阵营,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张贴宣传标语、安放警示牌、服务外来人员、配合区域核酸采样、把好村域出入口……防疫的几十个日夜,他的业余时间几乎时刻“在岗”。在村里开展“扫楼”工作时,杨静刚不顾前一晚值守的疲惫,与其他志愿者奔走在田间地头。他所排查的区域属于保留村庄,居民散居在各个角落,其中老人居多,还有不少行动不便者。为了更细致、更准确地开展排摸工作,无论居民居住的地点多么难找,他都“使命必达”。部分居民入户小径汽车根本无法进去,单程走路都需要十多分钟,他也不顾疲倦的身体,坚持到底。当天,他从中午走访到晚上,防护服的腿部满是泥土,最终完成了70位“深居”老人的信息排查工作,为日后精准防疫打下了基础。
“疫情防控来不得丝毫马虎。我是党员,此刻正是老百姓需要我的时候。”细致入微,守土有责,杨静刚用心守护村民,更守护着自己的初心与信念。
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组建了由5046名村、居民小组长和1675名楼栋长组成的队伍。本轮疫情发生后,各村、社区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本地群众、组织工作能力强等优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协助村、居委会开展扫楼敲门行动、登记人员信息、发放出入通行证、看守小区出入口和交通卡口等工作,他们是小区楼栋防疫的领头雁、主心骨,把防控力量辐射到每个小组和楼栋,并延伸到每家每户,打通了疫情防控的“末梢神经”。(记者 张立 邢智丰 张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