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守鹤•鹤之徙︱吉林向海:苇荡深处,候鸟安个“家”
吉林向海野生鸟类救护中心,巨伞状帐幕自天际披垂,笼住一片蒲草苇荡、湖泊浅滩。天鹅结伴向湖心游去,荡出涟漪,数十只赤麻鸭立在岩石上张望,向飞过的白鹭高声致意。记者眼前的百余水鸟珍禽栖于其间,畅快如昔。
“救护中心还原了不同自然生境,它们可以自由选择栖息地。”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林宝庆轻轻踩上木栈道,生怕惊动立在杆上的水鸟。“等它们在这里养好伤,就送它们回家。”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总幅员逾10万公顷,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相邻。霍林河由保护区南部贯穿东西,额穆泰河自中部流进湿地,湖泽与草甸交织处,沙丘交错起伏,蒙古黄榆苍枝遒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1998年,向海保护区成立野生鸟类救护站,刚刚毕业两年的林宝庆成了站长,负责救治中毒和受伤的野鸟。“大家知道这有个救护站,遇到需要救助的鸟就会联系我们。”
2004年开春,林宝庆接到双辽发电厂电话,得知厂附近村子发现误食农药的丹顶鹤,需立刻救治。“那里离我们200多公里,当时交通不方便,只能先坐火车到镇上。”林宝庆至今还记得,下车时天已擦黑,他借了辆三轮车摸到村口,又挨家挨户敲门询问丹顶鹤位置。“鹤在村民家里,重金属中毒,给它吃了药就赶紧抱着往回返。”
初春深夜的火车站里还浸着寒气,林宝庆用袋子裹住丹顶鹤护在怀里,但仍挡不住路人好奇的注视。“过路人都认识这是丹顶鹤,是国家保护动物。铁路警察担心我是动物贩子,把我带去派出所,联系救护站核实情况。”等到后半夜,林宝庆终于坐上返程火车。身处陌生环境的丹顶鹤焦躁异常,在林宝庆胳膊上抓出好几道口子,好在一路安抚,一人一鹤平安回到救护站。
十多年过去,当年的丹顶鹤早就痊愈回归自然,林宝庆也等来了更多需要他帮助的新朋友。截至目前,该救护中心已救治包括白鹳、丹顶鹤、天鹅等在内的2000余只野生鸟类,中心规模也扩展至3.8万平方米。“有的因为体弱、中毒、意外受伤等原因被送到这里,痊愈后就能跟着大部队离开。也有的受伤严重,无法野外生存,这里就成了它们永久的家。”
保护区鹤类核心区北侧,湖泽连着草甸向远处铺展,茫茫一片悄无声息。直到一声鸟鸣打破静谧,蒲草间忽而腾起一列灰白色身影,扑簌着翅膀消失在视野里。随即,散在四处的水鸟陆续集结,网状布于天空,场面蔚为壮观。
在全球九大鸟类迁徙通道中,向海保护区位于最主要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多年来,保护区不断加大对湿地的保护与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水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优质的空间。眼下正值迁徙季,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鹳、灰鹤、白琵鹭等数十万只水鸟在向海湿地栖息觅食,稍作停歇后,将继续南迁之旅。
“这里属于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但十多年前,向湿地供水的洮儿河、霍林河和额木太河连续干旱,海湿地内泡沼陆续干枯,草原不断退化,禽鸟也开始减少。”林宝庆介绍,在水利部的协调支持下,2004年、2011年、2020年和2021年通过察尔森水库对向海水库实施了4次应急补水,湿地的水面积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鸟类数量增多,鸟类觅食和筑巢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湿地应急补水外,保护区今年新增了全区无死角监控系统,可全天候探测候鸟情况。“今年冬天,我们还和盐城保护区达成合作,共同进行丹顶鹤野化训练合作项目,期待进一步扩大丹顶鹤种群数量。”林宝庆说。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