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奋勇争先的一招 迈出跨越赶超的一步
“今天,我们来到了‘上海下一站’——太仓,我们也将从太仓出发,去往‘下一站上海’!”在昨天举行的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签约仪式暨太仓市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的这句话,激起了全场如雷的掌声。
不久的将来,一座高标准的综合性医院将在娄江新城拔地而起,这是太仓为加速沪苏同城亮出的奋勇争先的一招,也必将在这座城市的民生答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了!瑞金医院太仓分院
根据规划,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占地230亩,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位于娄江新城核心区域,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计划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与以往合作项目不同的是,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项目将从单向接受辐射向双向赋能转变,打造同城化的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医疗服务项目。”宁光院士介绍,共建期间,瑞金医院将结合太仓实际情况开设若干个重点临床医技专科,与太仓既有的三级医院及嘉定北部院区差异化、错位发展,共同探索建立太仓医学生教育培训基地,夯实医学人才建设基础。与此同时,与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紧密的协同发展关系,整合双方优势医疗科研资源,建设高水平转化研究、临床研究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个是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专(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顶级名院,一个是“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两方精诚携手、合作共建,以“瑞金品质”结合“太仓速度”打造而成的项目,势必将为长三角医疗需求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的落地,将有助于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整体落户太仓,进一步深化沪太医疗领域的合作,全面规范地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按下“快进键”的不只是健康领域。近年来,太仓致力于推动沪太两地交通、产业、科技、港口、医疗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不断放大沪太“同城效应”,全力打造“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太仓正更快节奏地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推动产业能级、全面跃升城市能级。依托高铁、高校建设,总面积50平方公里、容纳20万人的娄江新城正在全面起势,其打造的临沪国际社区、科教创新区、高铁商务区、高端智造区等重点区域潜力无穷。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太仓将继续巩固加强和上海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休闲旅游、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和共建共享,建立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强化高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供给,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加速沪太两地同城质变。
■剑指!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当天的活动中,太仓星药港糖尿病药械项目培土奠基。项目依托吴中集团的基金创投、科技创新两大优势,围绕“孵化-加速-成长”的发展模式,计划引入并建设生物医药基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产业化聚集区、产业化加速定制区等。
据悉,目前太仓星药港糖尿病药械项目已经储备了一批创新药品与医疗器械项目,包括长效药物平台、干细胞平台、基因技术平台、可植入医疗设备等。项目预计5年达产,未来致力于培育糖尿病生物医药产业龙头,带动糖尿病相关研发、生产、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具有引领示范意义、辐射全国的糖尿病产业集群。
“太仓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极大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吴中集团总裁葛健在活动上说。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我市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太仓星药港糖尿病药械项目所在的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即是一个“主战场”。该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生物创新药组团、医药合同服务外包组团、医疗器械组团。园内现已集聚昭衍新药、信立泰药业、赛业生物等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被评为国家火炬太仓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这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活动上,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共“亮相”7个开工项目、4个开业项目,充分彰显出园区的发展活力。进入“十四五”,园区将全力推进“1122”计划,力争到2022年建成100万平方米创新载体,实现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00亿元有效投入,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00家。
从整体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已建成了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港两大核心园区,打造了工业酶、医药研发试验、药物生产三大优势基地,剑指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为苏州达成规模万亿的世界级“中国药谷”贡献重要力量。
■逐梦!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
当天活动现场,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及:“四个第一”。
今年,太仓全市共有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年度投资63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在全省各区县中位列第一;59个项目列入苏州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373.5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在全苏州各板块中均位列第一。
太仓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项目,规划建设算力达100PFLOPS的超算中心,建成后将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进行产业赋能与智慧化升级;康乃德生物医药项目,投资方为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建成后将年产大分子产品CBP-201 300万支,小分子CBP-307 2亿粒;太仓海通汽车江海联运物流基地,将建成江海联运汽车内贸物流枢纽、长三角汽车进出口集散中心;博泽汽车微电机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微电机等汽车核心系统部件1330万件……一个个重点项目跃然而出,为太仓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实现今年“开门红”增添了强劲动力。
“今年,全市累计安排重点项目172个,总投资2090.7亿元,年度投资588.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51个,占比87.8%。将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批重大项目的引领实施下,我市正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物贸总部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和航空两个500亿级产业,着力构建主导产业矩阵。
紧扣“率先同城”这一目标,我市将继续谋划更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工程,把项目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拿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加大项目引建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同时,我市将对标一流标准、完善政策措施,着力构筑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确保项目推进“零障碍”、企业发展“最舒心”。(记者 徐静 王俊 见习记者 王倩/文 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