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合资源空间、强化违停整治、优化管理服务等 让非机动车文明“归位”
为着力解决重点场所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问题,我市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发掘“隐性”资源,通过整合资源空间、强化违停整治和优化管理服务等举措,让非机动车有序“归位”,让城市更加文明。
挖潜扩容 >>>
新增泊位1200个
中午是取餐高峰期,外卖骑手小沈在人民路商圈一包子铺附近的停车位停好电动车,然后放心去店铺里取餐。
人民路商圈是我市商业综合体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外卖骑手为了争分夺秒,时常随意停车取餐。其实,不仅仅是外卖骑手,逛街的市民停车不方便、商家“飞线充电”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城市管理部门。
“我们和县府社区通过勘察走访,选择在上海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西侧的月亮河新村南开展非机动车泊位统一布点规划。”城厢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域新增了80多处非机动车停车位,并设置了非机动车充电口和遮阳(雨)棚等辅助设施,保障车辆停放安全有序。
通过沿街施划泊位、利用闲置地块等方式,截至4月底,今年我市共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200个。城管部门还统一全市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标识样式、规格,进一步美化非机动车泊位外观,并试点采用透水砖、大理石等进行铺装。接下来,我市还将依托智慧停车平台,逐步建成非机动车泊位资源管理库,强化建管并举。
常态长效 >>>
29支行动队徒步巡查
围绕未按标准履行市容环卫责任、携带犬只外出未及时清除粪便、车窗抛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停车、乱张贴等26类突出问题,城管部门联合属地综合执法局形成城市管理领域轻微违法行为2.0清单,开展“文明驻心,执法助行”专项行动,常态化固定每周三为全市轻微违法快速查处“行走娄城”活动日,高效解决市容秩序动态突出问题,全面压降动态性市容乱象问题。“每周三的‘行走娄城’活动日,全市29支快速行动队开展一线徒步巡查,今年已教育劝导非机动车乱停放5100余起,查处6700余起。”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管部门还建立“专域专巡”工作组,通过完善“城警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巡查和拖移执法力度。按照每周不少于2次的巡查频次,我市执法部门对全市域进行常态巡查,形成问题反馈、工作提示、督查督办等闭环机制,减少车辆乱停现象。与此同时,聚焦重点区域,每周常态开展开放式广场周边、农贸市场周边“啄木鸟”诊断行动,督促各物业服务企业、农贸市场产权方和管理方等落实停车秩序引导和管理责任。
创新模式 >>>
安装200处路面充电站
娄东街道创新“街道督导推进+社区协调配合+第三方企业建设”模式,利用路面现有非机动车泊位,建成路面智能充电站,一举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飞线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惠阳路是我市首条设置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站的城市道路。
惠阳路全长830米,路两侧有店铺165家,附近还有4个老旧居民小区。为缓解老旧小区、沿街商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导致的“飞线充电”现象,娄东街道依托惠阳路街面既有非机动车泊位,在不新增空间资源占用的前提下,计划安装200处路面智能充电站,目前已有40处智能充电站投入使用,其余的将在本月全部安装完成。智能充电站设置个性化定制收费标准,从48分钟收费0.2元到8小时收费2元,总共6档,市民可投币支付,也可扫码支付,满足不同充电需求。(记者 阚亚方)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