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治戏曲迷的人生追求
来源:本站系统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1-29
用当下的流行语来说,他有点文艺范儿,有点痴迷劲儿,也许就是有点与众不同而已。他,对喜欢的东西很执着,也狠投入,更不在乎与别人争名夺利。但他做出事情却让人刮目相看。别的不提,就拿去年由他招募的公益创投项目——“光彩人生·法治文艺演出队”演出首个节目来说,矫正人员现身说矫正,告别迷茫的昨天,向往灿烂的明天,可见其对法治文艺活动的倾心费力。
他叫赵广新,太仓太阳法治文化艺术团团长、编剧。2年多来,由他创立的太仓太阳法治文化艺术团,与司法部门合作,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平台,以“六五”普法教育为核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为载体,积极创作、排练和演出法治类节目,迄今该艺术团赴企业、下乡村、进社区、到军营,演出丰富多彩的法治戏曲节目,以及传统戏曲经典曲目,深受广大老百姓的青睐。
一
这个太阳法治文化艺术团,是个扎根于民间的草根艺术团,说它草根,因为完全是个民间组织,招募的演职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过去曾经是剧团的演员,新一轮文化改制中换了身份,有的退了休,有的改了行,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对戏曲的满腔热爱,尽管遍布于沪苏一带县(区)域小城,但只要一声召唤,他们会主动集结待命,走到一起,走向舞台,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还有一个是曾经艺训班一同学习培训、舞台搭档,都是些知根知底的“戏曲知音”。若有排练演出任务,通过事先通讯联络,把准备好的分工脚本再组合排练,这个演出阵容班底,出于赵广新在戏曲界的结识的社会人脉,在民间可谓拿得出手的。
太仓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近上海,西望苏州,民间戏曲活动人才辈出,社团众多。作为自学成才的赵广新,在太仓地盘上拉出这支艺术团队,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赵广新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审时度势,分析市场;另辟蹊径,大胆尝试。硬是在艺术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苏州市、太仓戏剧家协会会员,决定以法治文艺为突破口,利用普法教育的契机,创作排练以法治教育内容为主的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宣传法治,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为加快依法治市的步伐贡献微薄力量。
二
回望走过的岁月,赵广新感慨万千。当年,他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投资排练大型现代锡剧《法官妈妈》,试水市场法治类题材的效应。尽管在外地市场上成功尝试,但也积累了一定的艺术营销经验。赵广新执笔创作的第一个原创大型法治纪实戏曲《走向明天》,荣获苏州市首届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获奖作品特别奖,也是该法治文化节所有获奖作品中唯一的特别奖。他的法治文化艺术创作赢得了开门红。提起他的处女作《走向明天》,赵广新动情地说:“走在全国前列的太仓不少司法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我真是感同身受。”
打这以后,赵广新的法治文艺创作一发不可收。大型现代锡剧《后母·亲娘!》,大型原创纪实现代锡剧《浪子回头》,三部大型现代锡剧,构成法治主题三部曲。这些创作素材来自太仓的司法实践,真人真事真情。如为了采访戏剧人物赌徒的原型,他深入江边生活20余天,与原型对象一起聊天劳作,体验甘苦。才有了《浪子回头》的感人肺腑。锡剧小品《假道灭虢》、警示小戏《泣血妇女情》、锡剧小戏《黑夜中的明灯》、锡剧小戏《冤家婆媳》、锡剧小戏《小区垃圾》、四人小品《金石为开》、三人小品《皮蛋风波》、三人小品《退低保》、二人小品《老有所乐》、警示小品《制造发财梦》等,从不同侧面,讲述了生活中的普法故事,或惊心动魄,或唏噓长叹,或痛心不已。所有这些原创节目,表达了对司法行政一线卫士们的崇高敬意。仅2013年以来,该艺术团演出法治类文艺节目50余场,观众不计其数。2013年八一建军节,他带领艺术团走进江苏海警支队军营,演出锡剧表演唱《远离毒品树决心》等节目,深受官兵欢迎。
太阳法治艺术团的足迹不仅遍布娄东大地,还走进上海、溧阳、江阴、武进等地。去年8月,赵广新和他的9名艺术团员,应邀走进雪域高原,在海拔4000米的那木措,参加援藏慰问演出,太仓艺术团为藏族同胞演出了3个节目。其中赵广新忍着高原反应,演唱了锡剧《双珠凤》选段“我为小姐珍珠凤”,虽然曲目不长,他还是唱得气喘吁吁,但想到为援藏活动出点力,觉得挺值得的。
三
今年本命年的赵广新,文艺演唱纯属业余爱好。他的职业特长是日语翻译。他如今还是太仓一家日资企业的副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当兵4年回乡的赵广新,进入一家建筑公司,恰逢公司派遣劳务输出赴日本。于是,在东瀛期间,白天工地劳作,晚上日语研修,凭着一股求学劲头,赢得了公司的好评。回国后,他还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修日语,考了个同声传译,后来在日资企业谋职,他的日语翻译能力,在太仓小有名气。连太仓外事部门也聘请他担任翻译。
对他而言,似乎最钟情的,渗透与血脉之中的,还是对戏曲的依依不舍。当年初中毕业参了军,回地方后的第一站,就在镇里帮忙搞宣传,搞文艺。在此期间,结识了一批戏曲界的老师,有沪剧、锡剧的、越剧的,当时,有位专业剧团的老师看了他的演出,觉得有锡剧方向发展的潜质,给他点拨了艺术方向,以及传授创作剧本的秘诀。头脑灵活的赵广新,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他的创作才华、演唱才艺逐渐风生水起。他也步入了戏曲的百花园地,独秀一枝,令人瞩目。
痴迷戏曲,顺从内心。让赵广新感到最大荣耀的,是自己能与众多梅花奖高手同台演出。那是2012年参加“华亭秋韵·丰收人家”戏曲周开幕式演出,他的锡剧小戏《一封告状信》得到了梅花奖得主们的称赞,他觉得这是对自己莫大的鼓舞。于是他以此为动力,常年活跃于太仓以及苏沪地区戏曲舞台,也成为上海锡剧总会的艺术骨干,其作品《一封告状信》还获得上海市群众文艺演出二等奖。
四
经过多年的法治文艺演出,他觉得太仓社区矫正出了名的,现有人数不下千余。矫正人员中不乏文艺苗子,通过艺术陶冶的方式,能够让矫正人员、戒毒人员、缓刑人员等现身说法,自我教育,悔过自新,从头再来。于是他决定向民政部门递交公益创投项目,成立光彩人生法治文艺演出队,此举得到了光辉基地公司的支持,腾出排练场地,购买演出服装,让赵广新倍加感动。
那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前一天,在太仓万达广场上,由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启幕。在节目演出的环节,有个配乐诗朗诵《光辉基地我的家》格外引人瞩目,4名演员均来自光辉基地上,他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诵,诉说了矫正人员对基地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再次扬起人生风帆的憧憬之意。这个打动了全场观众的朗诵词,出自他的之手,是他在深入基地后创作而成的。该演出队在2014年度太仓市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出自于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于2010年他创办了赵氏文化艺术公司,初衷是为了给戏曲前辈留些影像资料,他躬身去做了,自费投资排了一出传统大戏。于是他开始跋涉于艰难的戏曲之路,点燃了自己心中的戏曲之梦。经过4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初战告捷,收获了原创节目,赢得了舞台掌声。
如果说痴迷就是坚持,那么在这个潮流变换的世界里,还有什么能与镌刻骨子里的戏曲相比,当法治遇上戏曲,激情碰撞舞台,他的人生精彩,人生分享,全部融入于其执着不懈的人生追求。(宋祖荫)
他叫赵广新,太仓太阳法治文化艺术团团长、编剧。2年多来,由他创立的太仓太阳法治文化艺术团,与司法部门合作,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平台,以“六五”普法教育为核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为载体,积极创作、排练和演出法治类节目,迄今该艺术团赴企业、下乡村、进社区、到军营,演出丰富多彩的法治戏曲节目,以及传统戏曲经典曲目,深受广大老百姓的青睐。
一
这个太阳法治文化艺术团,是个扎根于民间的草根艺术团,说它草根,因为完全是个民间组织,招募的演职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过去曾经是剧团的演员,新一轮文化改制中换了身份,有的退了休,有的改了行,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对戏曲的满腔热爱,尽管遍布于沪苏一带县(区)域小城,但只要一声召唤,他们会主动集结待命,走到一起,走向舞台,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还有一个是曾经艺训班一同学习培训、舞台搭档,都是些知根知底的“戏曲知音”。若有排练演出任务,通过事先通讯联络,把准备好的分工脚本再组合排练,这个演出阵容班底,出于赵广新在戏曲界的结识的社会人脉,在民间可谓拿得出手的。
太仓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近上海,西望苏州,民间戏曲活动人才辈出,社团众多。作为自学成才的赵广新,在太仓地盘上拉出这支艺术团队,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赵广新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审时度势,分析市场;另辟蹊径,大胆尝试。硬是在艺术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苏州市、太仓戏剧家协会会员,决定以法治文艺为突破口,利用普法教育的契机,创作排练以法治教育内容为主的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宣传法治,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为加快依法治市的步伐贡献微薄力量。
二
回望走过的岁月,赵广新感慨万千。当年,他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投资排练大型现代锡剧《法官妈妈》,试水市场法治类题材的效应。尽管在外地市场上成功尝试,但也积累了一定的艺术营销经验。赵广新执笔创作的第一个原创大型法治纪实戏曲《走向明天》,荣获苏州市首届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获奖作品特别奖,也是该法治文化节所有获奖作品中唯一的特别奖。他的法治文化艺术创作赢得了开门红。提起他的处女作《走向明天》,赵广新动情地说:“走在全国前列的太仓不少司法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我真是感同身受。”
打这以后,赵广新的法治文艺创作一发不可收。大型现代锡剧《后母·亲娘!》,大型原创纪实现代锡剧《浪子回头》,三部大型现代锡剧,构成法治主题三部曲。这些创作素材来自太仓的司法实践,真人真事真情。如为了采访戏剧人物赌徒的原型,他深入江边生活20余天,与原型对象一起聊天劳作,体验甘苦。才有了《浪子回头》的感人肺腑。锡剧小品《假道灭虢》、警示小戏《泣血妇女情》、锡剧小戏《黑夜中的明灯》、锡剧小戏《冤家婆媳》、锡剧小戏《小区垃圾》、四人小品《金石为开》、三人小品《皮蛋风波》、三人小品《退低保》、二人小品《老有所乐》、警示小品《制造发财梦》等,从不同侧面,讲述了生活中的普法故事,或惊心动魄,或唏噓长叹,或痛心不已。所有这些原创节目,表达了对司法行政一线卫士们的崇高敬意。仅2013年以来,该艺术团演出法治类文艺节目50余场,观众不计其数。2013年八一建军节,他带领艺术团走进江苏海警支队军营,演出锡剧表演唱《远离毒品树决心》等节目,深受官兵欢迎。
太阳法治艺术团的足迹不仅遍布娄东大地,还走进上海、溧阳、江阴、武进等地。去年8月,赵广新和他的9名艺术团员,应邀走进雪域高原,在海拔4000米的那木措,参加援藏慰问演出,太仓艺术团为藏族同胞演出了3个节目。其中赵广新忍着高原反应,演唱了锡剧《双珠凤》选段“我为小姐珍珠凤”,虽然曲目不长,他还是唱得气喘吁吁,但想到为援藏活动出点力,觉得挺值得的。
三
今年本命年的赵广新,文艺演唱纯属业余爱好。他的职业特长是日语翻译。他如今还是太仓一家日资企业的副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当兵4年回乡的赵广新,进入一家建筑公司,恰逢公司派遣劳务输出赴日本。于是,在东瀛期间,白天工地劳作,晚上日语研修,凭着一股求学劲头,赢得了公司的好评。回国后,他还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修日语,考了个同声传译,后来在日资企业谋职,他的日语翻译能力,在太仓小有名气。连太仓外事部门也聘请他担任翻译。
对他而言,似乎最钟情的,渗透与血脉之中的,还是对戏曲的依依不舍。当年初中毕业参了军,回地方后的第一站,就在镇里帮忙搞宣传,搞文艺。在此期间,结识了一批戏曲界的老师,有沪剧、锡剧的、越剧的,当时,有位专业剧团的老师看了他的演出,觉得有锡剧方向发展的潜质,给他点拨了艺术方向,以及传授创作剧本的秘诀。头脑灵活的赵广新,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他的创作才华、演唱才艺逐渐风生水起。他也步入了戏曲的百花园地,独秀一枝,令人瞩目。
痴迷戏曲,顺从内心。让赵广新感到最大荣耀的,是自己能与众多梅花奖高手同台演出。那是2012年参加“华亭秋韵·丰收人家”戏曲周开幕式演出,他的锡剧小戏《一封告状信》得到了梅花奖得主们的称赞,他觉得这是对自己莫大的鼓舞。于是他以此为动力,常年活跃于太仓以及苏沪地区戏曲舞台,也成为上海锡剧总会的艺术骨干,其作品《一封告状信》还获得上海市群众文艺演出二等奖。
四
经过多年的法治文艺演出,他觉得太仓社区矫正出了名的,现有人数不下千余。矫正人员中不乏文艺苗子,通过艺术陶冶的方式,能够让矫正人员、戒毒人员、缓刑人员等现身说法,自我教育,悔过自新,从头再来。于是他决定向民政部门递交公益创投项目,成立光彩人生法治文艺演出队,此举得到了光辉基地公司的支持,腾出排练场地,购买演出服装,让赵广新倍加感动。
那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前一天,在太仓万达广场上,由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启幕。在节目演出的环节,有个配乐诗朗诵《光辉基地我的家》格外引人瞩目,4名演员均来自光辉基地上,他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诵,诉说了矫正人员对基地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再次扬起人生风帆的憧憬之意。这个打动了全场观众的朗诵词,出自他的之手,是他在深入基地后创作而成的。该演出队在2014年度太仓市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出自于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于2010年他创办了赵氏文化艺术公司,初衷是为了给戏曲前辈留些影像资料,他躬身去做了,自费投资排了一出传统大戏。于是他开始跋涉于艰难的戏曲之路,点燃了自己心中的戏曲之梦。经过4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初战告捷,收获了原创节目,赢得了舞台掌声。
如果说痴迷就是坚持,那么在这个潮流变换的世界里,还有什么能与镌刻骨子里的戏曲相比,当法治遇上戏曲,激情碰撞舞台,他的人生精彩,人生分享,全部融入于其执着不懈的人生追求。(宋祖荫)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