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写中华文化新辉煌
炎炎夏日,电影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据统计,截至7月19日,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超93亿元。国产影片《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广受好评,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电影市场复苏强劲,趋势不断向好,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江苏地处江海之滨,钟灵毓秀,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出独特的创新精神。顺山集遗址已有8000多年历史,新石器时期的先民栽种水稻,制作陶器,塑造“鱼米之乡”的雏形。5000多年前的花厅遗址,交融南北文化。被誉为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锡剧、淮剧、扬剧、梆子等一起传唱至今,在悠扬的曲调中讲述江苏这片热土上的往事。博物馆里的文物精美绝伦,向人们展示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江苏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2年底,全省349家博物馆接待观众5000多万人次。据统计,今年1至6月,江苏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78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00亿元。另据银联商务数据,全省文旅消费总额2523.59亿元,同比增长31.8%,位居全国第一,文旅市场恢复程度好于全国。
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创新中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数字技术为文化事业发展赋以新的动能。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上线,数字化、可视化地展示了千年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在其元宇宙“平行版”的数字世界,观众可化作虚拟主人公,徜徉于千年运河两岸的风物人情,深度感受深厚隽永的人文江河;开发“水韵江苏”数字化旅游年卡,推动全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区市级以上文化场馆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应用;用好省级智慧文旅总入口“苏心游”,整合江苏优质旅游资源,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文旅总入口……江苏正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尽数展示江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以“正创新、更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加速传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步入新的辉煌。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熠熠生辉,焕发出新的风采。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绽放时代新彩,努力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推动文化繁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