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500万尾鱼苗放流长江口 渔业资源不断丰富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3-10

当日上午,太仓市举行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0.2万斤、150多万尾草鱼、鲢鱼、鳙鱼、鳊鱼等冬片鱼种和3万尾暗纹东方豚(俗称河豚)鱼苗被放入长江渔业水域。这是我市连续10年举行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投放10万多斤鱼苗
“我们常吃的草鱼、鲢鱼、青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是典型的长江鱼类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长江鱼类资源持续衰退,四大家鱼资源量也显著减少。”市农委渔政监督大队负责人说,开展长江深水航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除了丰富渔业资源外,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今年,我市投入100万元组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其中四大家鱼是主角,不仅在长江太仓段进行增殖放流,还将在七浦塘、杨林塘、半泾河等内河进行放流。
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水域环境污染和水工建设等多方面原因,长江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作为“长江三鲜”的河豚、鲥鱼和刀鱼数量已越来越稀少。该负责人说,和去年一样,今年除了投放了10.2万斤、150多万尾各种冬片鱼种,还投放了3万尾河豚。此举将进一步快速补充长江和内河生物群体,稳定渔业种群数量,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维护长江生态平衡
人工增殖放流不仅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鱼类种群结构,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方面也能产生明显效果。事实证明,增殖放流现已成为丰富渔业资源、恢复水生态环境的一剂“特效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把渔业资源养护作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从2006年开始已连续10年组织开展了长江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475万余元,增殖草鱼、白鱼、花鲢鱼等各类鱼苗1500万尾,使渔业种群结构得到了有效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增殖放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增殖放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维护长江生态平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太仓而言,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丰富渔业资源已在其次,考虑更多的是生态补偿,希望更多的企业和市民参与到增殖放流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太仓的生态建设尤其是水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副市长赵建初出席活动。(记者 李华 文/图)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