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生态底色 厚植生态优势 美丽太仓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4-08-16

  近日,苏州市林学会鸟类调查专员再次来到白茆口湿地,这里碧水绿林一望无垠,通过相机镜头可以看到聚集在草地上觅食的白鹭、灰头麦鸡等鸟类。科普志愿者杨鑫怡告诉记者:“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拍摄鸟类照片,收集鸟类品种、数量等数据,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当地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更好地建设白茆口湿地,让生态环境更美好。”

  根据鸟类活动情况,鸟类调查专员正常每两月一次进行实地鸟类调查监测。就在今年5月17日,苏州市林学会鸟类调查专员在白茆口湿地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鸟类调查专员郑炜来太拍摄鸟类已有4年多时间,他告诉记者:“由于白茆口湿地有芦苇、湿地、滩涂、草坪、树林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每年会吸引很多鸟类到这迁徙过境。8月到10月是鸟类迁徙的高峰期,所以这期间我每个月会多来两次。”

  据了解,白茆口湿地位于璜泾镇长洲村。多年来,长洲村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岸线生态修复和长江生态保护。我市还建设了白茆口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的野生鸟类资源状况进行摸底,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和物种多样性。长洲村党委书记何永刚表示:“接下来,长洲村将不断推进沿岸绿化养护工作,提高村民湿地保护意识。同时,对白茆口湿地多层次、全方位地直观管理,有效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 我市在国土绿化、资源管护等方面攻坚突破,不断加强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全力打造美丽湿地上的“生态画卷”。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持续擦亮“生态名片”,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开展《太仓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编制,在顶层设计、植树造林、河湖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通过长江沿线造林、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等一系列湿地生态保护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湿地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让公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记者 姜文锦/文 计海新/图)

  共护水绿岸青

  为进一步提升船员及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8月15日,太仓海事局开展全国生态日“长江大保护”主题活动。

  在长江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太仓海事局举办生态补偿鱼苗放生活动,随着一尾尾鱼苗跃入长江,长江生态系统将增添新的活力。在浏河长江口,志愿者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及固废非法转移安全警示等手册,向船员普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信用长江”系统的宣传推广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在两个点位上,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宣传和解读,引导航运企业和船员树立诚信意识,积极参与“信用长江”系统2.0版的注册和使用。

  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船员及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接下来,太仓海事局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长江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力度,为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王倩)

  保护海洋生态

  为增强未成年人生态保护意识,8月12日,浏河镇闸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共建和谐生态家园”全国生态日活动,向他们普及海洋生态知识,开启一场“奇妙海洋探秘之旅”。

  活动中,志愿者带领青少年学习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保护海洋的必要性,唤起青少年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在游戏环节,青少年们拿起小锤子开启“破冰行动”,打破“冰块”,“解救”海洋生物。大家全神贯注,成功“解救”了海螺、海马、海豚等海洋生物。该游戏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大家明白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据了解,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保护海洋的种子,让他们懂得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者、示范者和倡导者。(记者 阚亚方)

  争做环保卫士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昨天,“绿色足迹,聆听自然”生态研学活动在城厢镇电站村、东林村举行。

  本次活动由太仓生态环境局主办,近30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了活动。活动通过组织大家参观市节水教育基地、参加生态科普讲座、观看《长江保护法》宣传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充分领略生态之美,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与美好。同时,利用太仓节水教育基地这一科普平台,为大家揭开节水奥秘,传递绿色知识,培养节水意识。

  孩子们纷纷表示,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切身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今后,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保护环境,争做合格的环保小卫士。(记者  薛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