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进新征程︱我在长江建大桥
“1!2!3!用力往上抬啊!”10月1日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透过仙新路过江通道主塔,照射在桥面上,中铁大桥局仙新路过江通道A2标引桥班组负责人殷中平和工友们一起,喊着号子,手提安全绳,爬上支架,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扎钢筋、支模板、搭架子……工地上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焊工吴文顾不上欣赏桥上的风景,拿起焊枪投入紧张的工作中,麻利地焊接着大桥钢筋锚点。豆大的汗水从他脸上滴下,他却丝毫没有放慢工作速度。
26岁的吴文是工地上年纪最小的电焊工,老家在四川达州,今年3月复工就来到了仙新路项目,已有大半年没有回家,因为抢工期,这个假期,他依然选择坚守工作岗位。“目前南北两座主塔已经全部封顶,国庆期间,要进行1号墩至6号墩桥梁主体建设工作,预计在10月底完成合龙,我肯定不能在自己这一环上拖后腿。”
与吴文一起在现场值守的还有项目上40多位工作人员,“工地上有很多四川、贵州老乡,国庆假期他们都没有回家,全员坚守建设一线,抢工期、保进度,全力全速推进仙新路过江通道建设,用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我们感到很骄傲。”
据介绍,仙新路大桥全长13.17公里,其中,大桥主跨1760米,主塔高263.8米,是国内在建的最大跨度单层悬索桥。
“7月下旬,我们完成上横梁浇筑,主塔混凝土部分全部完工。”中铁大桥局仙新路过江通道A2标项目职工闫旭表示,主塔封顶后,项目团队着重进行引桥建设工作,按照计划,年内将完成猫道建设,2024年仙新路过江通道就可具备通车条件。
“建成后开车从栖霞大道到江北大道仅需10分钟,对缓解两岸的交通瓶颈,以及提升过江通道的通行能力,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闫旭信心满满,“攻坚克难,为祖国的基础建设贡献力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我们建桥人的贡献。”
仙林路过江通道将是南京第6座长江大桥,此时,放眼长江南京段水面和水下,四处都是热火朝天建设景象——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龙潭过江通道、地铁4号线二期过江通道如火如荼施工中,锦文路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上元门过江通道已经完成水下地质勘探……一条条过江通道从“虚线”变“实线”,像 “大动脉”一样,为城市的发展输送着生生不息的能量,推动着江南江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根据《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南京共规划过江通道24处,共计27条。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8条公路过江通道、3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2条铁路过江通道。算上2022年底即将通车的和燕路过江通道,南京近10年将共计开通6条过江通道。
10年来,南京持续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从之前五六年建成一条过江通道,到最近每两年就有至少一条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南京长江两岸联系前所未有之紧密,真正从“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孙秦旺 胡秋阳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