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旅游 绘就文旅融合发展生动图景
近年来,坐拥丰富文旅资源的江苏,围绕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实践,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近非遗、了解非遗,推动非遗在系统性保护中更加“活”起来。
夜晚,扬州古运河上,曲艺青年演员一一登船献演。品鉴着宛转悠扬的曲调,欣赏着两岸流光溢彩的夜景,游客们沉浸式地感受着古城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游客李荣萍说,曲调特别优美,让人感觉特别灵动,有沁人心脾的那种感觉。河北游客李莹说,扬州挺棒的,特别有特色,觉得挺吸引人的。
伴随着一系列“可观、可游、可玩”的非遗特色体验活动精彩亮相,“好地方”扬州掀起了“非遗+旅游”的热潮。刚刚过去的3月份,扬州58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广大游客既感受了烟花三月的自然风光,也体验了扬州非遗的文化魅力。
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说,把文旅跟非遗进行了深度融合,努力地让非遗在景区景点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平台载体,有更多的跟游客互动的场景,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目前,江苏现有各类非遗资源项目超2.9万个,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62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8名。近年来,江苏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把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植入景区旅游全要素,让游客在景区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推进非遗与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相加相融,打造一批极具非遗特色的旅游线路,让非遗之美融入百姓生活。同时,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乡村旅游节、文旅消费推广季等特色文旅活动,推动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漆器等非遗项目更加闻名遐迩,在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江苏的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值得更多人学习借鉴。希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要更开放一些,引入更多的文化创意艺术和科技的功能在里面,让广大游客都能够看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 珀金埃尔默太仓工厂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