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1000万元后,她又捐了这些“宝贝”……

出生于东北松花江畔的马旭,不到15岁时,就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一名医务人员。此后,她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救死扶伤。新中国成立后,她进入军医大学学习进修,后来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
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军医马旭主动申请到空降部队,参加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我必须跟部队一样,他们会跳伞,我也要会跳伞,这样我才能够发挥军医的作用。”
就这样,马旭成为中国第一位女伞兵。她曾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在同一个部队,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其间多次立功受勋。
在跳伞部队时,马旭发现伞兵们的脚踝经常受伤,便和丈夫一起潜心科研,通过查阅资料、亲身跳伞实践,研制出一款“充气护踝”,在空降兵部队推广,并获得国家专利。两人还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
在一次高原空降训练时,马旭发现战士们存在因缺氧引起的呼吸急促、头昏头痛、行动缓慢等症状,但传统的氧气枕、供氧瓶要么太大太重,要么遇到弹片时容易发生爆炸。马旭当即决定,要发明出一款轻便安全的产品,为战士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由于使用场景是在高原地区,实现氧气上下均匀分布成为最难攻克的难题,夫妻俩光是到处找合适的面料就花了近一年。“图纸都画了600多次,试了上百次才成功。”马旭笑着说。最终,她和老伴发明的“供氧背心”获国家专利,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领域上的一项空白。
2018年9月,马旭、颜学庸夫妇决定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赠给木兰县,用于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而当时她最好的鞋仅价值15元。
捐款当日,两位老人穿着泛白的迷彩服来到银行,要将1000万全部寄出,由于金额太大,银行人员担心两位老人被诈骗,还报了警。等警察来了后,才明白二老的意图。
如今,马旭又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发明专利、勋章、作战靴、心得笔记……捐给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武汉。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我的,我自然也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向马旭、颜学庸夫妇致敬!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