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持续丰富“两山”转化内涵 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生态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将“两山”理论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以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两山”转化,生态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溧阳市紧扣时代脉搏,践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两山”理论,明确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找准了战略定位。“下游买、上游治”的发展模式颇具创新性,通过取得上游土地使用权,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生态修复,不仅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大幅节约了下游的生态治理成本,为跨区域生态合作与“两山”转化提供了新思路。持续推进“铁腕治气”“重拳治水”“科学治土”,使溧阳市全域旅游环境得到极大优化,空气质量优良、水质达标情况良好,这些优质的生态指标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得天目湖白茶等当地特色产品因生态优势而更具市场竞争力,充分释放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潜力。
文化铸魂,文旅深度融合促高质量发展。溧阳市深刻认识到文化在旅游中的“灵魂”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状元文化、爱情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为旅游业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不同文化主题为依托,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围绕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党建精品线、示范片;针对不同受众,开发出状元阁、神女之心、方所文化村、大鹅密码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串珠成链,开辟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溧阳1号公路”的打造堪称点睛之笔,其作为连接全市各类旅游资源的重要纽带,将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等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同时对外连通周边县市,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丰富的旅游体验。特色田园乡村串珠成链,成为随手一拍都是风景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游客们在享受美丽山水湖泊和独特田园乡村风光的同时,也把沿线的特色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带动沿线农民增收,造就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之路、全域旅游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践行“两山”理论,溧阳市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为绘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持续注入强劲动能。面向未来,在深度挖掘和推出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制定系统性的本土文化传承发展计划,进一步彰显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灵魂”作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资源交易市场和生态补偿制度,让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两山”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